数与代数复习研讨
发布时间:2020-07-1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晓英

洛阳中心小学各学科组学习研讨活动记录

活动日期

2020.5.15

活动地点

线上

主持

张晓英

记录

陈幼峰

活动名称

数与代数复习

出席成员

张晓英、许飞、陈幼峰、马奕文、邹孝莉、万钧、李秋云

活动仪程

1.分析教材,梳理复习要点

2.讨论复习策略。

3.总结

 

活动记录:

一、分析教材:

张晓英:

教材分五个部分安排:第一部分是数的认识,主要包括整数、小数的意义,十进制计数法,小数的性质,整数、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因数与倍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相改写。

第二部分是常见的量,主要包括常用的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和人民币单位。

第三部分是数的运算,主要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简便计算,用计算器计算,常见的数量关系,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以及用一- -列举、转化、假设等策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第四部分是式与方程,主要包括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部分是正比例和反比例,主要包括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尺的意义,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以及按比例分配、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等实际问题。

二、策略研讨:

陈幼峰:

复习整数、小数的认识。教材安排了两个层次的讨论和交流活动。第一层次,引导学生回忆并整理关于整数与小数的有关知识,并就自然数、整数、小数的意义,以及十进制计数法等重点内容展开交流,既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清整数、小数有关概念的脉络,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为教师有序、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回顾与整理活动提供了清晰的线索。第二层次,在学生自主整理的基础上,针对整数、小数认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内容设计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在更高的层面上理解和把握整数、小数的有关知识,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马奕文:

以点带面,突出核心概念、核心原理。基础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上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主要问题进行整理和复习。一方面要摆脱罗列知识点、汇编概念与法则的局面,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梳理知识脉络的线索。

例如,“数的认识”的复习,有整数,有小数,有分数,有百分数,有以“亿”或“万”作单位的数,有负增长,体现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数进行分类,使学生整体把握小学阶段数系”的发展脉络.了解 各种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对重要的基础性概念及相关重难点(如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数位、进制、位值等)进行复习。

万钧:

加强知识的横、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建立网状知识结构。关注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更加关注不同形式的知识背后的内在一致性,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例如,对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和算法进行回顾,对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可使学生认识到:四则运算的意义并不会因为数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变化的只是描述的方式,避免了以往在复习一一个数乘以小数、一个数乘以分数时把它们的意义和其他乘法割裂开的情况:而在不同形式的算法背后,也隐藏着许多共同的原理,例如,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实质上都是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累加和累减的过程。

再如,让学生对除法、分数、比三个慨念进行比较,使学生深刻理解三者的联系与区别,并认识到“平均分是三者之间存在诸多共同点的内在纽带。

邹孝莉:

着重复习小学阶段所学的数的概念。进一步启发学生回顾有关数的知识。通过6个例题提出更深入的问题,分别涉及十进制计数法、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因数和倍数等主要概念。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地回顾、再现有关数的主要知识。

例1:鼓励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各种数,并运用结构图等方式构建知识网络。让学生对这些数进行分类,明确各个概念的内涵。

例2:让学生自由地在数轴上表示几个数,体现数形结合思想。在数轴上的点,既有比较容易标注的整数,也有相对复杂一些的小数和分数。 通过观察这些数在数轴上的位置,还可以比较数的大小。

例3: 复习十进制计数法, 主要是让学生在此体验数位顺序表的逐步扩充过程,从较小的整数到大数的认识,从整数的认识到小数、分数的认识,感受数级、数位和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对整数和小数相邻单位之间进率的回忆和整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 十进制计数法。

例4:对因数和倍数的复习,这部分内容包含很多慨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各个概念分别表示什么,体会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例5:对小数、分数的相关性质进行复习,能结合实际说明小数、分数的含义,复习小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例6:让学生举例说明1万有多大、1亿有多大,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含义、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李秋云:

着重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计算方法、运算定律及其应用。

例1: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运算,要求学生举例说明每种运算的含义,目的是在集体交流中寻找所学过运算的原型,系统地理解运算的现实意义,必要时教师可以补充典型示例。

例2:对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进行比较,找出三者之间的共同点,区分不同点。对于加、减运算来说,都是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进行运算,区别是整数、小数主要对齐数位就行了,而异分母分数需要通过通分转化为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再相加、减:对于乘、除运算,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具体实例加以说明。

例3:鼓励学生自己整理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引导学生自主整理0和1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殊性,再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根据运算结果,对这些算式进行分类,哪些得到原数,哪些得到0,哪些得到1等等。

许飞:

着重复习用字母表示数、简单的方程及其应用。

例1:以“会用字母表示什么”为题,借助表格梳理,帮助学生从数量、数量关系、计算公式、运算定律等方面回顾所学知识,将已学内容系统化、结构化,提升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的能力。

例2: 让学生回顾代数表达式的正确写法,巩固用含字母的表达式表示某个数量的方法,这是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的基础。”做一做”采用连线搭配的形式,引导学生建 立起文字表达与数学表达式之间的联系。

例3和例4:启发学生回顾方程和等式的区别和联系,指出了方程表示一种等量关系的实质,并对解方程的依据(即等式的性质)进行了回顾与复习。重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特占:用字母办示未知数未知数叁5列式列业方程解方程

张晓英:

着重复习比和比例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以及正、反比例的概念。

例1: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比和比例的基础知识,比较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借助表格梳理,引导学生重温比和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和基本性质,体现让学生自主归纳的思路。

例2:仍然借助表格的方式,梳理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把学生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学会整体地、一般性地把握知识,使知识融会贯通,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思想,看到不同形式背后的一致性,将表面上看似不同的三个知识整合为本质相同的“一一个知识”。

例3:让学生回顾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联系,揭示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内在一致性。

例4:让学生复习正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的概念,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两种量成正、反比例的判断方法,能写出相关联的两个量与不变量之间的关系式,培养学生的函数思想。

三、总结:

本节内容比较丰富,既有数与运算、代数初步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有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和策略。数与运算是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式与方程、比和比例是数与运算进一步的抽象和发展,体现了初步的代数思维。

教学重点是比较系统地拿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负数、比和比例、方程的基础知识;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能进行整数、小数的加、减、乘、除的估算,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学过的方程,理解比和比例的相关意义: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教学难点一是这部分复习内容概念非常集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记忆容易出现混淆:二是要过计算关,使学生能通过正确、合理的计算,解决些实际问题。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