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诵读教学案例
武进洛阳中心小学 高英菊
《杨氏之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就会给学生理解课文带来一定的难度。如何才能使学生爱学、易学,形成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收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呢?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所学的《杨氏之子》也是出自于《世说新语》,来,一起齐读课题!(板书:杨氏之子)
师:“杨氏”的意思是姓杨的人家,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
生:“杨氏之子”的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师:这是古人说话的方式,你能不能也试着古人说话的方式来介绍自己?
生1:顾氏之女
生2:高氏之子
……
师:真不错,你能用古文介绍自己。那我们试着将题目的韵味读出来,
生:齐读题目
【评析】
在生活中有许多幽默的、精妙的语言,让我们心情快、回味无穷。这节课,让我们来读读这样的一个故事,我们通过读题目,并用题目的形式介绍自己。学生初次理解题目后,联系生活情境,尝试用文言文形式简单说话。学后就能用,克服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从而提高兴趣,达到课开始趣已生。
【片段二】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自己试着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开始吧!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一读?
生:指名读。
师:读的非常流利,而且有两个字音读的很准确,大家一起来看(“为”,“应”),
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话“为设果,果有杨梅”,“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生:指名读。
师:读的非常好,了解了字的意思,我们就能选择正确的读音,这对我们学习古文很有帮助的,但是学好古文,光学准字音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出文章的韵律和节奏来,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名家朗读,请同学们标出停顿符号。
生:听读。
师:有点感觉了吗?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出示的课件,一起带着这样的感觉,出声读一读。
生:跟读。
师:读的不错,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
生:齐读。
师:真的是难不倒大家,读的太棒了,那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生:读出韵律和味道。
【评析】
在通读中激趣,《课程标准》提出:“注重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创设情境,调动情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融入文章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片段三】
师: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圈画出杨氏子聪惠有礼的地方。
预设1:“为设果”,可以看出杨氏子很有礼貌,客人来家里要好好招待
师:水果种类怎么样?
生:我是从“果有杨梅”中看出来的,说明不止只有杨梅,还有别的!
预设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有没有同学也找了这句话,你能看出这句话的特点?
生:我感受到了杨氏子很有礼貌。
师:那能不能看出他的聪惠?
生:孔君平说杨梅是杨氏家的,而杨氏子立马回答:没有听说孔雀是夫子家的鸟。
师:能听出话里的玄机是不是很聪惠?如果此时来的不是孔君平,而是黄君平,他会怎么说?我们一起来演一演,“我乃黄君平,此是君家果”
生1:“未闻黄瓜是夫子家瓜”
生2:“未闻黄豆是夫子家豆”
生3:“未闻黄桃是夫子家桃”
师:很好,看来你们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杨氏子的聪惠。从“应声答曰”可以看出杨氏子的聪惠,因为上面孔君平说了一句富有玄机的话,他一下就能回答出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演一演,“此是君家果。”
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一个“应声答”,也让我们看出杨氏子聪惠,还有吗?
生:找到的词语是“夫子”,夫子表现出杨氏子对孔君平的尊重。
师:试着读一读这句话,非常的彬彬有礼。
预设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杨氏子没有立马反驳孔君平,而是用否定的话委婉地表达。
师:找到了“未闻”这个词,真会读书,他除了委婉地表达,还想表达什么隐含意思?
生:如果杨梅是我家的果子,那孔雀就是您家的鸟。
师:一个否定的句式委婉地表达应有的礼貌,表现出了杨氏子的机智,这个出自于9岁的孩子,所以杨氏子……
生:齐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评析】
文言文一定要强调反复读,充分的读即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可以提高学生独立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自读,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般学生而言,读文言文不一定要有兴趣,让学生通过听看读等多种途径,从整体上感受文言文的语言,再读的过程中逐步感知与理解文章。我在文言文教学中,有一个“读懂—提升—拓展”的过程。叶老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习文言文最终的目的是能读懂文言文。课后,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世说新语》中故事性较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让学生自读,能背诵更好。通过练习,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