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学部一年级数学组开展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0-06-1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朱丹萍

低学部一年级数学组开展教研活动

 

2020年6月9日低学部一年级数学组按计划开展教研活动,邵凌琰老师执教《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学科组的每一位老师围绕主题“关注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进行了云研讨。

邵凌琰老师说课:本课通过创设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数画片的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片中的信息,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激发他们提出加法问题,从而引入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探讨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借助小棒摆一摆,让他们自己去感受算理,通过学生自己在小组内的讨论再来汇报想法,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算法,这时候要引导学生理解哪种算法更简便,再深入练习,多次反复来加深理解。在学生独立完成时,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这样可能更容易发现学生出错的地方,才能更加针对性的讲练。

徐春霞老师:本节课用之前学过的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作为复习引入课题,让学生通过复习,唤起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为学习新知做铺垫。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以及怎么样能让学生体会到“满十进一”,通过摆小棒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体会算理,老师再揭示算法,为学生的理解打下基础。

刘希老师:先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摆一摆体验一下,然后再抽象成语言,不看小棒也要能说出算法,这部分对学生要求比较高,需要多一点练习。通过对两道例题的讲解,以及学生对此算法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将两道算式放在一起比一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更加充分的理解进位加和不进位加的算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马丽红老师:在本课引入的时候,用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并且让学生主动观察情境,并给足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由提问,也能和以往的知识串联起来,这也符合学生活泼的年龄特征,能吸引他们更加投入到课堂中。

臧婧老师:本节课的难点是对“满十进一”的理解,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把操作过程归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动手去实践,遇到问题也让他们及时反馈出来,大家再一起商量如何解决,最终慢慢得出算理,可谓实践出真知。本课的练习也有由简入难,层层递进,不断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课程本身会比较枯燥,所以对于教学课程的设计更是需要多加思考,光是有多媒体和学生的动手体验都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在细节处更好的设计,让学生能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学习。

朱丹萍老师: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是在学习了不进位加法的基础的继续深入学习,邵老师在突破重难点时,能基于学情,即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操作经验,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从直观操作到抽象思维,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通过研讨,大家达成共识:

1.基于学情设计教学过程,突破重难点;

2.计算教学要借助直观操作理解算理,再抽象算法,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


微信图片_20200616184432.jp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