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数学实验课程
——低学部一年级数学组开展云学习、云研讨活动(七)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数学实验是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新兴的教学方式,是为促进理性思维,验证数学猜想,归纳数学规律,解决数学问题,通过一定的方法,借助一定的设备,运用一定的手段,在思维活动的参与下和典型的实验环境中进行的一种数学建构过程和数学探究活动,是基于儿童,指向儿童的思维生长。
本次常州市组织的有关数学实验的在线教研活动,既有课堂教学的展示,又有专家的点评,还有专题讲座的分享,让我们组的每一位老师对数学实验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一年级的实验课《摆一摆,想一想》,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马丽红老师:通过这次线上教学,让我充分感受了实验教学的魅力,可以说实验教学是数学学科的创新教学方式。具体实施中,思维可视化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关节。比如,教师利用圆片进行摆数活动时,首先请一名同学示范,之后再开展学生独立实验活动。在最后的交流环节中,再次进行实验过程的动态展示,思维可视化过程真正实现了思维从形象到表象再到符号化的抽象过程。实验分析环节中,引导学生你有什么发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现,学生在思维情景中碰撞新的发现,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独特性等得到提升,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臧婧老师:通过此次线上教研活动,让我感受到了数学实验的魅力。让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探索-猜想-验证-应用完整的过程体验,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有序思考。此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比较敏感,收集典型的资源,在对比交流中培养学生。同时,学生的表达也很重要,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怎样让学生学会清晰、有序的表达,我想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邵凌琰老师:这次线上教研活动内容很丰富,也让我学到了很多的教学方法。并且专家的点评更是为我指明了学习的重点,让我能更好的消化几位老师带来的经验。数学教学本身是比较抽象的,小学生也正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在教学上要注重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所以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参与实验的过程来更加深刻、全面的理解。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来学习,这样让学生自主参与,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调动积极性,而且更能促使学生智力活动被调动起来。不仅如此,这样的实验教学能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当老师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科学、严谨的展示过程,并把每个细节清楚的告诉学生,学生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更加认真的参与,对于细节的把控也会更全面,潜移默化中养成自己实验出真知的感受。我们也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习这种方法,争取让学生学得更扎实。
刘希老师:这次线上活动让我受益良多,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实例让我印象深刻,他们的课堂让我学到很多,他们都是从学生角度出发,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被动变为主动,在视频中,那些孩子是渴望学习,主动学习,那些脸上充满对知识的向往,让我知道教师主导作业有多重要!数学很神奇,有他独特的魅力,我们要让学生有发现的目光去寻找其中的奥秘,这样的实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细节的处理,问题的解决,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对于知识更好的掌握,对于学习数学有更深入的理解。这次的活动还有一些专家的点评,让我对于这几节课有更好的吸收,帮助我对于这些课堂有新的认识。
徐春霞老师:本次线上教研活动非常精彩,从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实例展示和分享的讲座中,我深刻认识到实验教学这一新方式在数学课堂中所起的作用。
实验教学好比一粒小种子,其中却孕育着大思想。采用多元化的实验操作,能够丰富学习的方式,学生在实验中探索“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做了还要怎样”,经历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能更有效地掌握知识技能,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还应多关注学生的思想,从中积累经验,也可以融入一些主题活动或者在技术上添加创新元素,提高教学环境的趣味性,进而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更好的提升。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并运用到一线课堂的教学中去。
朱丹萍老师:数学实验虽然只是数学学习中的一小部分内容,但却是不可缺少、无法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而数学实验课就给孩子提供了这一经历的过程,教师引导、指导、演示,学生操作、观察、猜想、验证,在可视化的实验操作中,在数字化的实验分析中,不断开启思维,发展思维,提升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有效提升。但要想让数学实验教学真正促进学生发展,需要结构化的整体建构,需要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需要实验工具的开发创新……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学习思考,团队共同合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