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学部一年级数学组开展云学习、云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20-04-0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朱丹萍


低学部一年级数学组开展云学习、云研讨活动

后疫情时代,我们学科组继续开展线上云学习、云研讨。本次通过学习李保伟校长所做的讲座《运用思维导图促进深度学习的“3210”》,大家重新认识了思维导图是什么,思维导图促进深度学习怎么做。学思结合,听完讲座后我们进行了自我思考,分享了学习心得。

邵晓路老师:近年来,“思维导图”在教育研究中广为流传。以前多次接触到思维导图,但没有认真地去了解和思考过,今天通过“运用思维导图促进深度学习的3210”网络视频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思维导图在学习中的作用。视频中李老师从“1说”“2方”“3似”“0心态”这几方面阐述了思维导图是什么,思维导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工作学习中是普遍存在的。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更应当利用思维导图来锻炼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徐春霞老师:通过学习李校长的《运用思维导图促进深度学习的“3210”》,我对思维导图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思维导图的概念和怎么做来促进深度学习。思维导图有“3似”:形似(有中心,有分支)、神似(集中的认识,发散的信息)、心似(聚散联结,互联互通),学习就是不但用旧知带新知,知知互建。“2方”方向:聚内求精求同求联,散外求多求异求新,就好比数学解题的一题多解。方位:垂直思考有广度,扩展思维的广度创造力,对孩子学习找规律九宫格类题有很大帮助。“1说”是一种工具,思维导图和人的大脑有极大形似。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导图种类多样,例如:成果、错题、解题、知识、观点、记忆、笔记、预习、计划导图等,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0心态”体现思维导图主题中央性,向外扩张分支,使用关键词,使用符号、颜色、文字等来表达等特点,看上去非常清晰,一目了然。还要变学以致用为以用促学,从入门到会用到真正领悟是一个长期磨合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总之把思维导图融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够很大程度的帮助师生理解教学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以增加孩子们的兴趣,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邵凌琰老师:通过学习“运用思维导图促进深度学习的3210”,让我不仅仅是知道了思维导图这个名词,也深入了解了思维导图。李校从2个方面来讲了关于思维导图的相关知识,这不仅仅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方向。当我们还认真的执著于日常教学时,很多老师已经开始研究如何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它不会让学生的思维被限制住,它能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让学生能挖掘出自己的潜力,而且这样的方法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知识也能更好的掌握。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李校认为这不需要任何基础,只要你想,随时都可以开始。而且尽管每个学生的思维导图不一样,却更能表现孩子的想法,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自己画出来的思维导图都能反映出他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更能加深印象,这一点比我们传统教学大有优势。我们如果也能把思维导图引入我们的教学,相信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也能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这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运用的。

臧婧老师:大多数学生对于“思维导图”都处于一种一知半解的状态,或许曾听过它的名字,但却并不知晓它的作用究竟在何处,甚至把它单纯的作为“内容大纲”来看待!通过李校长的讲解,让我们清楚的了解思维导图的作用和意义。思维导图更注重绘制的过程,由使用者亲自绘制,通过绘制过程加深印象,再次学习,并加以分析和总结,激发大脑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对使用者的学习效果更为显著!而且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在平时新课结束或者复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小朋友们一起绘制思维导图,激发孩子进行自我总结的兴趣和能力。

刘希老师: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思维导图出现了,运用思维导图带来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诸多行为表现。李老师阐述了思维导图在教学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思维导图,并从思维导图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如何图解知识提升思维水平和应用思维导图的优点和缺点,详细地讲解如何在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我觉得这次学习既增长了我的一系列理论知识和思维能力,也帮助我解决在教学中的一些疑虑。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马丽红老师:思维导图是近年来经常出现的一个热门词汇,近年来被不少老师运用于课堂教学,体现它独特的魅力!李校长生动风趣的讲解,为我们揭开思维导图的面纱,我们大致领略了思维导图的价值和实际应用。简单地说,思维导图是人类大脑的使用说明书,能够充分体现一个人思维的特点,具有非常强烈的个性化特征,这使得思维导图更利于学生思考和学习。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总结、提炼、补充完善都有帮助,而且能够锻炼了学生的结构化思考的能力,更加容易抓住事物的重点、要点。另一方面思维导图形象生动的结构,更有利于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根据思维导图的这些特点,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渗透思维导图,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思维导图重在引导参与,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如果简单地当作知识结构图,记忆背诵知识点,可能会带来繁复乏味的效果。

朱丹萍老师:近年来,思维导图常常被老师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的确,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工具,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沟通知识间的互联互通,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让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这使我想起几年前听的一个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整体综合设计的实践探索的讲座,其实都是让我们老师站在整体的角度来设计,把零散的知识点建构成一个知识体系,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学,让深度学习发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需要多思考,多实践,尝试着用一用思维导图,也许会有意外的惊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