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小低学部一数组开展计算能力调研
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中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后续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根据期初安排,12月13日对一年级498名学生进行了计算调研测试。本次测试时间为10分钟,题型分为数的分与合、10以内的加减法(一步计算、两步计算)、求未知数。
一年级的每位数学老师都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平时让学生把口算做成卡片,反复练读,并利用好《口算能手》进行训练,调研测试前又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的模拟训练,因此学生在本次计算调研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本次调研测试也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
1.审题不认真,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把“+”看成“-”,或者把“-”看成“+”。比如:9-2+3=4、4+5-2=11,把7+3看成7-3,把9-2看成9+2,在今后教学中,应注重养成孩子好的学习习惯。
2.计算比较急躁马虎,思路不清楚。比如:有的学生错得比较奇怪,10-2=3、8-1=5等等。这些错误没有逻辑,在今后教学中,引导孩子牢固掌握口算方法,多算,多练,多说。
3.易错题混淆。学生典型错误有:3+6=8、3+6=10、8-2=5、7+3=9、2+7=10、9-6=2、8-6=3等等。在今后教学中,加强易错题的对比,牢记容易混淆的题目。
4.不等式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如:( )+6>9、2+( )<10错误比较严重,学生不理解题意,直接用括号中的数进行比较,可以加强计算方法指导,先计算出得数,再比较大小。
5.求括号中的未知数( )-( )=8、( )-1=9错误非常多,学生写成(4)-(4)=8、( 1)-( 7)=8、( 0)-8=8、(8)-1=9,可见学生对于“+”、“-”的含义并不敏感,他们只关注数字,认为4-4和4+4一样,都等于8。在教学中,加强练习,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常抓计算训练不放松,一些重点难点题型进行专项训练,另一方面要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检查习惯,同时要多关注个别计算能力弱的孩子。
(洛小通讯组 撰稿:朱丹萍 马丽红 摄影:刘希 徐春霞 审稿:李彩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