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校园动态>>精华分享>>文章正文
共同体实验: 儿童注意力特点为何被突破
发布时间:2019-10-31   点击: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第17期   录入者:金陵

标题


  江苏省苏州市电化教育馆 
  jinling2009@{域名已经过期} 
  一般而言,儿童注意力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有意注意正在发展,无意注意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二是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比较短。然而,7月下旬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微课程教学法实践共同体包头专项培训突破了以往的认识。 
  这次培训在包头市蒙古族学校举行,来自江苏、山东、内蒙古、湖北、河北、辽宁、安徽、黑龙江等省区的19所中小学的57位教师参加了培训。 
  培训采取“做中学”方式。先学习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再从事学习设计的具体操作,最后是模拟教学。 
  进入模拟教学,发现一位教师的孩子连续上了小学六年级数学、初一生物、高一地理三堂课。要问这孩子有多大?刚读完小学三年级,一般的有意注意时间应为20分钟左右,完全突破我们对儿童注意力特点的理解。 
  要问这位孩子是不是超常儿童?分享会上,孩子的母亲动情地道出了心中的苦闷:孩子常被老师批评为上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要家长好好教育。 
  如今,为什么在模拟教学中兴致百倍?原来,模拟教学先模拟在家学习,时间20~30分钟。由“任务单”引路,通过观看针对学习任务开发的视频完成学习任务,总能收获成就感。 
  之后,进入课堂40分钟学习,接受检测(含协作评价),完成进阶作业(含协作评价),再到微项目学习及其成果展示。每一个环节都要开动脑筋,每一个环节都会收获学习成就感。 
  我们看到,每当轮到孩子所在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时,“学员”都热情推荐孩子上台陈述。孩子从背对着大家用手遥指着讲,到拿着教鞭从容指点,再到转过身来面向大家侃侃而谈,在教师的引导下快速成长。 
  分析背后原因,不能不为微课程教学法感到自豪。 
  微课程教学法倡导分层解构,借助概念图或思维导图,做到真正参透教材。在此基础上,具体精准地提炼“达成目标”,攻克第一个“难关”(传统教师意义上)。然后,根据“达成目标”设计“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攻克第二个“难关”(传统教师意义上)。进而,針对学生完成起来可能有困难的学习任务,设计“学习方法建议”,开发配套学习视频,形成“双保险”,从而让所有的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都能体验学习成就感。这样,就为课堂内化知识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课堂学习是体现从巩固知识到内化知识的过程,由检测、进阶和微项目学习所组成。最关键的是设计来自真实情境的微项目学习,攻克第三个“难关”(传统教师意义上)。这样,通过检测、进阶作业,到赋予真实意义的微项目学习,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因此,学生能发现学习的意义,体验自身成长带来的喜悦,没有了不让他们专心致志学习的理由。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