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征程
——读《孩子的心灵:儿童心理分析案例》有感
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沈芳英
库房大门上有一副坚固的门锁,然而粗大的铁棒自以为很有办法,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打开这把锁。但是不管他用多大的劲去撬、捶,都无法打开门锁。
钢锯看不过去了,接着上场,但是任凭它左锯右拉,门锁还是纹丝不动。
这时,一把毫不起眼的钥匙悄悄出现了,扁平弯曲的身子,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它钻进锁孔后,一下子就把那幅坚固的门锁打开了。
“你怎么做到的?”铁棒和钢锯不解得问道。
“因为我懂它的心。”钥匙轻柔地回答。
当你读完这个故事,你一定有很多人生感慨。有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
今天向大家推荐的《孩子的心灵:儿童心理分析案例》是一本儿童心理学方面的高端科普图书,详细记载了作者对9个孩子的心理分析及治疗过程,对教师、家长极具启发意义。本书是京都大学教授山中康裕的早期作品,作为日本分析心理学与沙盘游戏治疗的开拓者之一,作者有非常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他在书中为读者展现了一种真正的对待儿童来访者的态度。通过与儿童面对面、心与心的亲切交流,治疗师最终让我们看到了儿童自然成长的力量。而治疗师本人,在为儿童提供一个自由并受到保护的空间的同时,默默地陪伴他们,通过凝视孩子的目光,密切留意他们的表情,随时确认他们传递出的信息,从孩子各自特殊的“窗口”中探视他们的心灵深处,及时把握住了心理干预的时机。
我们的教育教学亦是如此。孩子种种特殊行为的背后,一定有着不同的诱因,而如何才能读懂孩子,并帮助他们摆脱当前的困境,却是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的。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关爱孩子的心灵,读懂孩子的心,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这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热爱学生是教师的首要素质,也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在我心中,可我一直把高尔基的这句话当作我的信念。因为,新世纪教师的神圣职责罪除了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外,还要对学生的精神世界施加影响,使学生形成一种健全的人格;而这种影响的力度首先决定于对学生的爱。如果把学生比作是幼苗或花朵的话,那么教师的爱则是他们健康成长所必需的阳光和雨露。而且面对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这正所谓是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读懂孩子的心,适合他的才是最好的!
英语大班化教学,如何提高教学效率,一直是我工作中思考的“课题”。对于初学英语者来说,激发其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在三年级时,学生的作业完成的质量较高的,我给予加星;课堂发言较好者,我给予在学生英语书上加星;满10颗星换一本新的英语作业本。三年级第二学期我提高要求,要满20颗星才能换一本新的英语作业本。到了四年级,学生已长大了点,课堂要一如既往的充满活力与激情,教师要使点小“伎俩”“骗”学生,由于学生人多势重,我也有点“懒惰”了,加星的事就让学生自己干了,在课堂上,学生表现好时,我只是用手在空中作个加星动作。但学生需有40颗星才能换一本新的英语作业本了。开学才一个月,四(3)班课代表就问我要本子了,我只是问课代表:“你检查他的五角星了吗?”“检查了。”过了一个星期,四(3)班课代表又来领本子了,可其它两个班级一直无人问津。我开始心里犯疑了,一看申请作业本的名字中有“陈稹”,我就对课代表说“你把名单留在这儿,跟他们说要考察几天,考察过关就马上给他们本子。” 陈稹是个外表文静的男孩,但上课却心不在焉,最近几天,作业拖拉,课上玩玩具,已被我提醒过多次,但没找他谈心。我若现在就给本子,那他课上更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无法无天了。本来我只是想给学生增加些动力的,申请作业本者初了陈稹,其他人都十分认真,陈稹却外甥打灯笼—照舅(旧),有一天甚至更严重了,我一气之下叫课代表擦掉他书上十颗星。课上他认真听课了,可在隔了一天的期中自测中他得了80多分,(凭他能力,他这次可考到95分左右。)我意识到问题严重了。课间把他请到办公室,问他最近有什么烦心事吗?他沉默了一会儿说“英语成绩……我没给家长看。”(这在我意料之中)“你还对上次老师让同学擦掉你书上十颗星生气,对吗?”他低着头,一言不发,“假如你是老师,我是学生,我在课堂上常违反纪律,惹你生气,你仍就把本子给我,那其他同学就会对你有意见,他常违反纪律还有奖励,老师太不公平了!…”我话还没说完,他的眼泪就开始往下掉了。“老师跟你来个约定好吗?”他开始抬头看着我,“我们之间的事,我们两解决,有关考试的事我也不与你家长汇报,从此刻开始你能象其他同学一样认真学习,过几天我就把本子给你,你依旧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好陈稹!”“真的?”“Yes!”他满脸笑容的跑走了。第二天英语课上,他的小手又高高举起了,课堂上又听到了他的欢声笑语了。……
通过“陈稹事件”,我彻底明白:学生并不真的很在乎老师的物质奖励,学生更在乎的是自己在老师心中的地位,关注的是自己在老师心中是否占有一席之地,学生更需老师的心灵关爱!
我们要真诚关爱学生,与学生形成情感认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要做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必须拥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无论是优生,还是学困生,都是自己的学生,手心手背都是肉,都应一视同仁。我们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关爱学生。这种爱要像农民爱土地,工人爱机器一样,发自内心,纯出天然。我们教师要用严父慈母之爱,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要有博大宽容的胸怀,认真处理好班级的日常事务,不能有私心、偏心,要以心换心,平等而真诚对待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样,班级日常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师生之间不只是严格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实际生活中,师生之间更应该是一种互相尊重,互为朋友的关系。因此,教师不但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并且要善于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要切切实实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地每一个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得到学生的情感认同。老师还应是学生倾诉和交谈的朋友,他应常常倾听学生需求的呼声、感情脉搏的跳动,用心与学生交流。
作为教育工作者,仅有一颗关爱之心还不够,要成功完成我们的教育工作,还要选择处理问题的最佳角度和方式。
在“陈稹事件”中,我若发现“苗头”就把学生找来,批评教育一顿,陈稹也许不会领取我的英语本子,我从表面上看是“攒钱了”,但我会造成终身遗憾,陈稹表面上接受我的教育,但他的内心肯定不服,也许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会自暴自弃,不在信服我,甚至扼杀了他的学习积极性,从次学习生涯就画上句号。但幸运的是,我发现问题,没有及时发作,而是等待时机,找到问题的最佳切入口,并且没有简单粗暴的把他说一通就了事。而是循循善诱,与他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他从情感上不排斥我,甚至通过谈话,让他接受我,愿意把真心话告诉我。他感动的是,我并没有问题的严重性而惩罚他,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这也让他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是发愤图强,以优异的成绩来证明他的实力。教育工作是一种艺术性很强的工作,在处理问题时,要使学生消除对立状态,接受老师的引导教育,收到预期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对问题的把握和在适当时候所用的教育方法、技巧。如果教师处理问题时巧妙的选取切入口,施以最佳的教育方法,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切入口是处理问题的突破口,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艺术性、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同时,教师要建立好学生的操行档案、考勤档案、违纪档案等,做好这些烦琐的工作,客观具体的记载学生的进步与不足,作好学生的考评工作,并向学生提出限期整改措施,把工作做得细致深入。总之教育工作始终要把学生的成长进步放在首位,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各种育人措施,用人文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完善,提高学生生命质量,同时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实现自身价值的提高。
教师面对每个学生时,你的一言一行都是一种誓言,都表现出一种“爱”。作为教师的我们,无需说出“爱”这个字,因为这个已经铭刻在每一位教师的心中,铭刻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铭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一段充满真情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更应是师生心连心的征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