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的作者苏珊·福沃特是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和作家,她经常出现在媒体访谈节目中,曾在美国广播公司主持谈话节目长达6年。她的作品长期雄踞《纽约时报》图书排行榜榜首,已被翻译成1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主要著作有《执迷:如何正常地爱与被爱》《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情感勒索》等。
看到书名,多数人都会被它的副标题“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吸引。性格决定命运,性格的形成很大程度源自我们出生长大的原生家庭,无论对已成年的自己是否满意,难道就只能无力地带着缺陷和困扰前行?《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这本书,以平易通俗的阐述,大量真实案例,告诉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走出阴霾,成为更好的自己。
翻开《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这本书的前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黑色加粗的大号标题“有毒的父母,中毒的孩子”,看到它,或许已使许多成长在苛责、棍棒和忽视下的人,内心掀起波澜。是的,对内心那个充满委屈,愤怒和痛苦的孩子说句“不是你的错,你只是不幸中毒而已”,就已踏出了重要的一步。
怎样的家庭行为模式有毒,中毒后的成年子女会出现怎样的问题?作者在书的第一部分通过对一个个因为婚姻、工作陷入困境前来寻求帮助的咨询个案,分类进行了具体详尽的阐述。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反复提醒孩子的错误,不断指责孩子所有的不顺利都是自做自受。成年子女会过度自责,缺乏自信。
2、疏于陪伴和照料或遗弃,过早将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压到孩子身上,剥夺孩子的童年。子女成年后否认自己的情感需求,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怎样努力都不为过,工作狂。
3、操控型父母,过分干涉孩子的选择,热心提供孩子不需要的帮助,极力否定子女的能力,被反抗就威胁、恐吓、羞辱孩子。子女成年后有深深的负罪感、无力感,身份认识模糊,不能区分父母的需求和自己的需求。
4、伪装正常家庭的酗酒型父母。因为童年时被迫对自己的想法和感觉说谎,成年后怯懦、优柔寡断,缺乏自信,认为自己要对所有人的感受负责,难以建立亲密关系。
5、身体和言语虐待型父母。成年子女的负面预期和偏执的戒备心理严重,自我厌恶,信任缺失。
6、性虐待型家庭。给受害人带来最残酷的伤害和最严重的屈辱,导致他们有强烈的自我厌弃、羞耻感和心理隔离感,抑郁,自我惩罚。
有毒父母都对子女极度缺乏情感共鸣和同情怜悯,他们用各种手段伤害孩子,却还将自己的暴虐合理化为训诫或教育。
认清有毒的教养方式与孩子性格问题的关系,并不是本书的重点,重要的是,采用哪些策略可以减少这些负面影响。苏珊·福沃特将理论与自己治疗咨询个案的过程,及咨询者们的反应、感受和改变相结合,不仅清楚易执行,更坚定了读者的信心和希望。
首先需要自我探索。你是否认同“当我令父母失望,我感到内疚难过,因为让他们高兴是我的责任。”?感受来自观念,由观念衍生出规矩,而规矩导致行为。成年后如果还把让父母开心自豪当成首要责任,认为无论他们做过什么都必须尊敬他们,就依然活在父母的控制下,无法成为独立的个体。
第二步,使用非辩护性回应进行自我界定。非辨护性回应是坚定而温和地表明自己的立场。面对分歧和冲突时,不再辨护、道歉和解释,为得到父母的认可做无谓的努力。而代以“噢,这样啊。”“我明白了”“让我想想。”等
撇开父母的灌输,自由地拥有自己的信念、情感和行为,在充分考虑自己的需求下做出决定。意味着开始向自我控制迈进。
第三步,卸下为童年不幸遭遇而承担的责任,停止自我惩罚。找个安静的地点,与自己内心的孩子对话,或拿一张童年照片,对照片上无助弱小的孩子说“你不需要为……负责”。省略号可以是“父母的忽视、殴打、让你觉得没人爱、残忍而冷漠的嘲笑”等,或其它让你自责的痛苦经历。
意识到失职父母对自己的伤害,会产生强烈的愤怒、悲伤情绪。这时需要有效管理自己的愤怒和悲伤,可以通过于人于己无害的方式发泄出来,比如用力捶打枕头;对着伤害你的人的照片大吼大叫;运动;对自己说“你有权生气难过,这让你更明白自己不能接受什么,清楚的边界和极限”。
最后是与父母对峙。让父母了解他们曾经怎样伤害过你,那些伤害又如何影响着你成年后的生活。
衡量对峙成败的标准并非父母的反应。重要的是,通过直面内心深处最大的恐惧,获得勇气和力量。
对峙的方式分别是写信或面谈。主要内容分四个方面:父母曾经的伤害行为;自己当时的感受;自己的生活如何受到影响;现在对父母的要求。无论哪种方式,都可能打破原本表面的宁静和平衡,因此对峙需要事先演练并建立自己的情感支持体系,比如朋友、配偶,能及时给予关爱和肯定。
在书的最后,作者说中毒的孩子从小体会到的爱是混乱、戏剧性的,令人困惑甚至痛苦的情感。靠牺牲自己的心愿和梦想才能成全的都不是爱。真正的爱让你感受到被接受、关怀、珍惜和尊重,只会带来愉悦、安心、稳定和内心的平静。
纪伯伦在他的诗《孩子》中写道:“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每一个独立的生命都应当被爱和尊重,《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提供了重获内心力量,通过修补性格缺陷掌控命运的方法,让我们塑造更美好的未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