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里种一棵树(五下)
洛阳中心小学蒋志芬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通过品读诗歌,感受诗歌地内容美,欣赏诗歌的形式美。
3.通过感悟诗歌的意蕴美,选择一种树仿写诗歌。
教学过程:
一.走进树的世界
人们常说,一花一草一世界。的确,世间万物皆有自己的语言。只是平凡如你我的人类,是否能读懂它们的语言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试着走进树的世界,用心感受那一棵棵树的语言吧!(教师边导入,边出示树的图片)
二.读懂树的语言
(一)赏析《杉树》(金子美铃)
1.出示全诗,自由朗读。指名读。
2.师生分角色读,感受小杉树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变化。
3.分析小杉树的形象,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认同感。
4.再次朗读全诗。
(二)赏析《椰子树》(林焕彰)
1.PPT出示椰子树的图片:知道这是什么树吗?说说你眼中看到的它有什么特点?
2.出示第1、2句,请学生自由朗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诗人林焕彰的眼里,这是一棵怎样的椰子树呢?
3.指导学生交流: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它的这种精神?
4.凝视着这样一棵永不放弃的椰子树,此时此刻,你会想——?
(出示:我想: )学生填空。
5.出示最后一句诗:学生自由读,然后谈谈感受。
6.说说你从这棵椰子树身上得到的启示。
7.小结:看来,我们为了目标,只有努力不止,不断攀登向上,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就是这棵看似平常的椰子树所带给我们的力量。
(三)赏析《悬崖边的树》(曾卓)
1.PPT出示这首诗,让学生自由朗读后,指导朗读。
2.虽然我们不知道这是一棵什么树,但是我们却知道这是长在哪里的一棵树?(悬崖边的树)读一读原句,感受它位置的特别。
这“悬崖”在“平原的尽头”,又“临近深谷”,更令人摧肝裂胆。诗人怀着难以抑制的悲愤之情,下笔几句就描述了一棵“树”的命运和遭遇,一下子就把我们带进一种悲剧的氛围中。“
3.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呢?你能从诗中找到相关的词语来回答吗?(孤独、寂寞、倔强)朗读相关的诗句,感受它特定的形象。
4.特定的位置,造就了这棵树特定的性格。它的“孤独、寂寞、倔强”,分别体现在哪些词句中?
5.虽说这是一棵长在悬崖边的树,尽管它孤独、寂寞,但它却十分倔强,给我们一种“像要展翅飞翔”腾飞的形象!这首诗中,作者是借物寓人,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战士形象。
6.树是立在悬崖处的,悬崖这个意象是象征着恶劣的环境的,悬崖后是万丈深渊,前是广阔平原,诗人自己在这里给出了两种选择,要么跌进深谷,要么展翅飞翔,诗人在这里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但很明显的他选择了后者,为了他的信念,他只能选择后者,就像是诗中所说“它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
7.再次齐读全诗,充分感知诗中树的倔强。
三.表达树的语言
可见,在每一位诗人心中,都种着这样一棵树,它们或渴望成长,或向往自由;或积极向上,或顽强不屈。如果我们也能像诗人一样,带着一颗诗心,去观察、去感受身边的每一种树,相信你一定会有独特的体验。
指导学生选择一种树的形象,自由写诗。
附:
《杉树》(金子美铃)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