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当代小学语文诗歌教学质量
摘要:诗歌作为一种意境丰富,高度反应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以其不同的创作方式,简洁凝练的语言,鲜明的节奏感,成为中华文学中的艺术瑰宝,同时又被形象称为“文学中的文学”。本文就如何提高当代小学语文诗歌教学质量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当代小学语文 诗歌 教学质量 提高
在中国传统的五千年文明史中,诗歌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文明史上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物,大多在诗歌修养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如李白、杜甫,到近代的孙中山、鲁迅等。
从古至今,诗歌文化的传承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诗歌的教学也一度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从先秦到现代的数千年时间里,古典诗歌如一股气势磅礴、奔腾不息的浪潮,无论是在晦冥风雨之中,还是在丽日晴天之下,它都徜徉在文学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诗歌不仅仅是多种文学要素的浓缩,还承载着无数深刻文化、思想以及艺术的精华。历史文化的长河惊涛拍岸,诗歌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发展,还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的血与汗,它不愧为我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之瑰宝。
1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文化影响下,小学语文中诗歌教学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同时其教学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主要体现在师生对于诗歌的教学缺乏重视,对于诗歌的积累过少,教学方式模式化等问题。为此,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并认为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
1.1教学目的过于功利化
虽然我国一再提倡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但是应试教育观念在传统诗歌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教师在开展诗歌教学过程中,只能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对于备考知识的传授与强化方面,在诗歌教学中,将对于诗歌的解析转化成为“填鸭式”的背诵与默写课。而学生迫于老师、家长对于成绩的过于重视,常常将重心放在英语、数学等成绩提升较快的学科,从而淡化了对于诗歌的学习。
1.2快餐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冲击
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与网络的快速普及,“快餐文化”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断涌现出来。网络和媒体以及独特的存在形式与传播效率,将当代小学生置身于多元文化当代文化的包罔之中,浅阅读模式便是在这种环境影响下的产物。小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的时候也开始选择一些轻松浅显的读物,浅阅读模式逐渐改变了他们的阅读习惯。然而诗歌形式原本就很精悍,是诗人情感与对社会感悟的高度浓缩与升华,需要耐心阅读并仔细品味才能逐渐领略其神韵,因此不适于浅阅读。受该年龄阶段心理与阅读习惯的影响,很多小学生不再愿意去阅读和领悟古典诗歌,他们对于诗歌的阅读量也就可想而知。
1.3教学环节的模式化
现阶段,教学环节模式化是小学语文诗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又一突出问题,引题一破题一简介作者一范读一诗句解析一背诵一巩固练习已经成为小学诗歌教学的基本模式。原本内涵丰富、极具神韵的古典诗歌在现代小学诗歌教学课堂变成了一潭死水。
然而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任务繁忙且面临着较大的应试压力,很难支配较多的时间用于诗歌教学模式的设计上。因此,教师在开展诗歌教学过程中,只能维系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这也导致了小学诗歌教学缺乏激情与个性现象的产生。
2 提高小学语文诗歌教学质量的策略
2.1加强小学生对于诗歌的阅读
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对于诗歌阅读量的积累是学好诗歌的基础。仅利用课堂时间很难使其得到充分的保证,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增加诗歌的阅读量。如可以借用寒暑假来给小学生布置作业,让他们来进行诗歌阅读的积累,并采取合理的考核方式来对他们的阅读情况进行详细的核查,同时教师还应根据核查结果,对表现相对突出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以促使其他同学对于诗歌阅读量的积累。
2.2对时代背景进行详细分析,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诗人的情怀
对于诗人生平与创作时代背景的介绍,是营造良好诗歌教学课堂气氛的有力措施之一。诗人的身世与所处的时代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诗人情感的流露。要想真正了解一首诗的内涵,必须与诗人的经历和遭遇联系起来。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思想感情已与诗人所处的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诗人创作情感的体会与领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现在小学语文诗歌教育过程中,应对诗人的生活与时代环境进行合理的气氛渲染,来充分调动起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于诗歌的学习当中。
2.3利用多媒体来进行小学诗歌教学
在我国的现代化小学教育体制中,对于多媒体的应用还没有进行大范围的普及,只在高中和大学进行了适当的利用。在开展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诗歌做成学生们都能够看得懂的幻灯片或动画片,再配以他们都喜欢的卡通人物来进行讲解,可以在他们认为自己是在玩的时候对诗歌内容进行很好的掌握。如《绝句》这首诗歌:“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教师可以根据诗歌内容来制作一些符合诗歌意境的图片,再配以喜羊羊的声音来进行讲解。这样会使小学生很容易做到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记忆,教学质量自然而然也就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2.4鼓励小学生来创作一些简单的诗歌
虽然诗歌看起来都比较简略,但是创作起来还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应鼓励小学生来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在此过程中,不应对创作形式做过多的要求,而是让他们进行诗歌意境的体验。《草》这首诗歌早已家喻户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参考这首诗,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来换成另一件事物来对《草》这首诗歌进行模仿,然后将一些相对比较好的作品读给其他的学生听,这种激励式的教育方式不仅会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兴趣,还会使教学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
2.5将游戏模式用于小学诗歌教学课堂
针对小学生普遍爱玩且在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现象,可以将游戏模式用于诗歌教学课堂之上,以使这一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如《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师可以在对诗中的意境进行分析之后,制作一些相同的面具来发给学生。然后将他们所站立的次序打乱,让他们猜出周围的人分别是谁。这样一个貌似简单的游戏,在将诗中的寓意进行简化的同时,还能激发小学生们对于诗歌的喜爱。同时,教师也可充分利用小学生爱玩的心理特点,来创造游戏表演式的诗歌教学课堂。如胡令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钓,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诗中有“稚子”、“路人”两个角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来对诗歌场景进行自由组合式的模仿表演,并对表演较为突出的同学予以相应的奖励。这种游戏与表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也使教学质量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结语:
诗歌作为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的艺术瑰宝,应当从小学生阶段就加强对于它的学习。同时,教师应担负起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责任,严格要求自己,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不断地创新,为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付出不懈的努力。参考文献:
[1]徐永杰 怎样加强职高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时效性[j]_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0,5
[2]黄碧珍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创新探讨[j].mag—nificentwriting,2011
[3]魏小玲 浅谈小学语文诗歌教学[j].中外教育研究,2011
本文转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