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名家名作 工作指南 专题培训 研究动态 实践探索 成果展示 网站首页
  工作指南 更多>>
课题组工作总结(… 12-18
关于组织参加市级… 11-28
课题组工作计划(… 11-03
课题组工作总结(… 11-03
关于召开儿童诗课… 10-20
关于开展儿童诗课… 09-30
  专题培训 更多>>
王立春儿童诗集《… 01-02
以“陌生化”策略… 12-26
论儿童诗之“趣”… 12-26
王宜振:西北高地… 12-22
童诗创作不妨来点… 12-21
浅谈指导小学生写… 12-02
  研究动态 更多>>
课题研究活动情况… 12-20
洛小开展儿童诗课… 12-02
关于儿童诗整班朗… 11-09
洛小召开市级童诗… 10-28
课题研究活动情况… 10-28
课题研究活动情况… 10-24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栏目备份>>专题网站>>语文课题>>专题培训
童眼 童心 童化
发布时间:2015-10-23   点击次数:   作者:顾丽芳   来源:本站原创

 

惊听“灰色童谣”,叹息之后的思考
我在马路边,捡到十元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叔叔拿着钱,买了一包烟。我生气地说了声:叔叔不要脸!”经典儿歌《一分钱》被学生篡改得面目全非。
太阳当空照,骷髅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弦,赶快跑,轰隆一声学校炸没了。”经典的《上学歌》被改得具有教唆与暴力倾向。
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晚上补课补到八九点钟;回到家里,老妈最凶,盯着作业从不放松;父母不在,老子最凶,拳打脚踢发泄一通!”励志歌曲《真心英雄》也被异化。
童谣无忌”,却让成年人闻之叹息。“灰色童谣”为何“繁荣”?这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儿童诗教学——借我一双童眼
1.童眼解读。
儿童诗的读者是教室里的学生,内容简短浅显的诗歌很容易让学生读懂,因为它耐人寻味,细细咀嚼就能发现其中蕴涵着一个人对生活的热爱;它也像一个朋友,带着所有的关乎生命的故事情节走进儿童的生活。小学语文教材内儿童诗的内容多是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的。如:苏教版第一册的《人有两个宝》《升国旗》,第二册的《点》,第三册的《水乡歌》《乡下孩子》《一株紫丁香》,第四册的《雨后》《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等。备课时,我对诗歌中形象和情感的把握是立足于儿童的眼光和角度去理解的,并试着让他们多一些接触,多一些感受,多一些想象的空间。唯有如此,教学设计才有可能使教室中的儿童与文本中的“童心”联结,他们才能以对话的方式共同步人儿童诗的意境,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
(师范读)
师: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1:我好像看到孩子们都赤着脚在快乐地追逐。
生2:我好像看到广场上有许多水塘,孩子们都在踩水塘呢!
生3:我好像听到踩水的啪啪声,那里还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
生4:我好像看到广场上空架着彩虹,树叶上还有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
师:雨后的广场这么美丽,孩子们都聚到这儿来玩耍了。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会做什么呢?
生7:我会和好朋友约好一起打水仗。
生8:我会和小朋友一起做你追我赶的游戏。
生9:我会约好朋友一起去滑滑板车。
师:我也快忍不住想去玩了!那能不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
2.童心悦读。
诗以声传,行之久远”,儿童诗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它特别适合儿童读。加强儿童诗歌的朗读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是能强化记忆。因为儿童头脑中积累的大量精彩的语句绝大多数是诗句,加强朗读,是达到快速识记的有效途径。二是能渲染抒情。很多儿童诗通过反复朗读能逐步渲染出抒情效果。三是有利于诗意的理解。只有再三诵读,才能把诗歌所表现的生活情趣、事物理趣渐渐地显露出来。于漪老师说:“要反复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如,苏教版第三册的《一株紫丁香》讲的是学生把紫丁香栽到教师的窗前,表现了学生赞美教师、热爱教师的一片真情。全诗语言欢快流畅,特别适合朗读,充满了儿童情趣。教学中,不需要教师细致的分析,只要紧紧抓住“朗读”这一主线,即可让学生从读中感悟诗的情感。
师:看同学们读得那么投入,老师都被感动了!现在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老师听一听呢?
(学生举手)
师:有这么多人想读啊!怎么办呢?这样吧,老师有一个建议,想读的一起站起来读,你喜欢读哪节,就读哪节!对于你不喜欢的小节可以轻声在心里读,好不好?
(生读)
可以通过表演朗读感悟诗歌:
师:“踮起脚尖儿……”为什么要读得轻轻的呢?
生1:因为踮起脚尖儿走路很轻。
生2:轻轻地走路是为了不打扰老师,给老师一个惊喜。
师:踮起脚尖儿怎么走?谁来表演一下?
(生表演)
师:那咱们就踮起脚尖儿来读读这一节。
(生表演朗读)
3.童化创作。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克教授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创立了科克儿童诗歌教学法。此教学理论的要点就是“相信儿童能写诗,尽可能使儿童感到写诗是容易的、很愉快的”。因为儿童的想象力很丰富,有时甚至是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所以我们就要善于抓住每个孩子闪动的灵感,让孩子自主积极地进行儿童诗创作。
如,《鲜花和星星》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的大自然是多么美呀!你最喜欢什么呢,能像课文那样说一说吗?
(出示:我最喜欢____,这里____,那里____,真比____。)
又如,在教学《雨点》后,学生们说想画一画这调皮的小雨点,于是我采用了“读写绘”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先画出来,再创作诗歌。就这样,在他们的笔下,可爱的小雨点诞生了:“雨点落在瀑布里,在瀑布里翻跟斗。”“雨点落在雨伞上,在雨伞上玩滑梯。”“雨点落进草丛里,在草丛里躲猫猫。”“雨点落进沙堆里,在沙堆里走迷宫。”学生们在诗句中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彰显了自己的诗性,闪动着一颗颗诗心。学生写的这些诗句,虽然还显稚嫩,但这些语言已深深地印在他们的心里了。他们不仅积累了语言,也积累了美好的情感,总之,儿童诗的教学,既要有“文学味”,也就是要上出诗歌这类文学文体的特质;又要有“孩子气”,就是在教学中要有儿童的视角。教师在课前有梯度的设计,给学生安上了想象的翅膀,串起了想象的珍珠,使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达成了共识。   
我想,假如有一种儿童诗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掌握教学的奥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儿童诗的润泽,那该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