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名家名作 工作指南 专题培训 研究动态 实践探索 成果展示 网站首页
  工作指南 更多>>
课题组工作总结(… 12-18
关于组织参加市级… 11-28
课题组工作计划(… 11-03
课题组工作总结(… 11-03
关于召开儿童诗课… 10-20
关于开展儿童诗课… 09-30
  专题培训 更多>>
王立春儿童诗集《… 01-02
以“陌生化”策略… 12-26
论儿童诗之“趣”… 12-26
王宜振:西北高地… 12-22
童诗创作不妨来点… 12-21
浅谈指导小学生写… 12-02
  研究动态 更多>>
课题研究活动情况… 12-20
洛小开展儿童诗课… 12-02
关于儿童诗整班朗… 11-09
洛小召开市级童诗… 10-28
课题研究活动情况… 10-28
课题研究活动情况… 10-24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栏目备份>>专题网站>>语文课题>>专题培训
浅谈儿童诗与儿歌的区别
发布时间:2015-05-22   点击次数:   作者:吴婷   来源:本站原创

 浅谈儿童诗与儿歌的区别     

 儿童诗不同于儿歌,儿童诗与儿歌同属于儿童诗歌类,它们虽然都具有诗歌的共性特征,但又各自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一)、从读者对象的角度看,儿歌是以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儿童诗则是以学龄中后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二)、从主题思想的表现看,儿童诗的主题思想常常以间接方式表现出来,比较深刻、含蓄;儿歌则往往是比较单纯浅易地表现它的主题思想。如儿童诗《小弟和小猫》与儿歌《洗手》都是以要讲究卫生为主题的作品,但表现方式却明显不同。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它应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既包括成人诗人为儿童创作的诗,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由于它受到特定读者对象心理特征的制约,因此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这样才能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儿童诗的主要特征

   (一)饱满的儿童情感

 

       抒情,是诗歌反映生活的根本方式。儿童诗也不例外。但由于它的读者对象的特殊性,所以要求诗歌的情感必须从儿童心灵深处抒发出来,逼真地传达出孩子们那种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以激起小读者感情上的共鸣。例如,圣野的《夏弟弟》就是一首饱含着童真的激情去描摹夏天绿意的诗,诗人把夏天比喻成爱爬竿子的绿孩子,由衷地赞美他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可爱的绿颜色!”表面上诗人在赞美大自然那绿的生命力,实际上是在赞美“为了/祖国四个现代化,在洒满绿阴的窗口,勤奋看书的学生,……”这些学生才是夏天真正的充满绿意的风景。这样不仅可以让儿童受到美的熏陶,更能添加儿童对知识的渴望,对生命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

     儿童诗所抒发的儿童情感,往往洋溢着盎然的儿童情趣,不仅能使儿童们从中获得关照和愉悦,也能把成人读者带回那童心萌动的情景中,重温儿时的梦。如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的作品《十四岁,蓝色的港湾》(膝毓旭)写出岁儿童诗写出这一特殊年龄段儿童对爱的理解、心事与天真、性格差别、心中的渴望,以及他们的理想与冒险精神等等,情感抒发得自然、贴切、生动、有趣。其中有这样的诗句:“要说男孩子勇敢真是勇敢,就是枪子飞来也不眨眼;要说女孩胆小真够胆小,看见豆虫一蹦老远。希望多有几个叹号,叫大人们都刮目相看,可脑子里问号总也拉不直,古怪的问题常让老师为难。”诗人于幽默风趣的描写中,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宣泄出来,使人感到这就是活泼快乐的儿童所具有的,盎然的儿童情趣溢于言表。

      应当注意的是,儿童诗中盎然的儿童情趣是儿童生活中本来固有的因素,只不过是由儿童诗人采撷发现并进行了形象化的描摹而已,而不是生硬的外加的成分。

 

   (二)儿童式的丰富想象


 

    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因此,儿童诗必须以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创造优美的意境,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诗的题旨。这就要求儿童诗要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灵和儿童对话。如邵燕祥的儿童诗《小童话》:“在云彩的南面,/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群树叶说:我们想/像花一样开放。/有一群花朵说:我们想/像鸟一样飞翔。/有一群孔雀说:我们想/像树一样成长。……”诗歌起语就把小读者从现实引发到想象中的“遥远的地方”,并在想象中完成“叶子花”、“小蝴蝶”、“孔雀杉”这些美丽形象的再创造,展开丰富的遐思。然而诗人的用意也不仅在于此,而是继续和孩子一同展开想象的翅膀,由物及人感悟出诗意之所在。“遥远的地方”是“傣家的村寨”,“那花朵,蝴蝶和孔雀杉/都变成小姑娘”,从想象的世界再回到现实,而这现实中傣家小姑娘的美丽形象仍然需要小读者进一步地联想,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


 

  (三)新颖巧妙的构思


 

     儿童诗所抒发的情感不论在丰富性上,还是在深刻性上,都远不如成人诗歌,这是儿童的情感特点所决定的。如何才能在不甚宽阔的情感层面上表达情趣并创造独特的表达效果呢?这主要依赖于构思的新颖巧妙。这种依赖于生活积累和儿童式的想象的构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诗的艺术水平。如任溶溶的《爸爸的老师》,在同类题材的情感挖掘上并无太大的创意,但却依然是同类题材作品的典范之作。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作者创造了一种新颖巧妙的构思模式,达成了别具一格的表达效果。又如舒兰的《虫和鸟》:“我把妈妈洗好的袜子,/一只一只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了一只多足虫,/在阳光中爬来爬去。/我把姐姐洗好的小手帕,/一条一条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一群白鹭鸶,/在微风中飞舞,飞舞。”在生活基础上的大胆想象,依赖这种想象的巧妙构思,使平凡的生活现象变成一种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


 

   (四)天真而精粹的语言


 

       诗是语言的艺术。深刻的思想、鲜明的形象只有用凝练、形象、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现,才能成为诗。儿童诗应为儿童学习驾驭语言提供优良的条件,让儿童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丰富语汇,提高他们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如刘饶民的《大海的歌》中《大海睡着了》:“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它睡熟的鼾声。”寥寥数语就把静谧安详的大海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且用拟人的手法,以极其准确的措词“抱着”、“背着”、“鼾声”形象地描绘出大海这位“母亲”熟睡时的优美的体态。经常吟诵此类诗,儿童不仅可以提高审美能力,还能从中学习并提高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儿童诗

儿童诗优美的语言,除了词语的锤炼要准确恰当外,诗的声音节奏更应具有音乐性,即诗的音韵要有美感效应。美学专家朱光潜先生说:“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学意义反在其次。文学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

      儿童诗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押韵和节奏上。通过韵脚的变化、句式的错落有致,既兼顾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同时又可使诗歌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形成全诗的回环整齐的美感。年龄愈小的儿童,阅读的儿童诗的韵脚应愈整齐。例如,以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小熊过桥》(蒋应武),用“ao”韵一韵到底;望安的《嘀哩,嘀哩》和鲁兵的《下巴上的洞洞》等诗歌中那鲜明的节奏感,都给人以读诗如唱的明快感觉,使儿童激动之余获得美感。


 

(五)童稚而优美的意境


 

       感情与形象的结合构成了诗的意境。意境同样是儿童诗应该刻意创造的,而且应以营造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为目标。人们常说“情景交融”,即诗的感情应当附丽于形象。只有把真实的儿童感受通过形象含蓄地表现出来,而不是抽象地呼喊,这种儿童诗才具有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也才能感动儿童。如刘饶民的《月亮》:“天上月亮圆又圆,/照在海里像玉盘。/一群鱼儿游过来,/玉盘碎成两三片。/鱼儿吓得快逃开,/一直逃到岩石边。/回过头来看一看,/月亮还是圆又圆。”在月照大海的静态美景中,通过鱼儿的“逃”和“看”的动态加入,在精巧的构思中,创造出一群小鱼儿戏水观月的优美意境,既有童话般的境界,又有盎然的童趣。


 

   儿童诗的写法


 

   明喻法描写事物的特点,适合描写实物和大自然景象〃甲〃好像〃乙〃 直接比喻。例如:

《云》云像一个忙碌的画家,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云像一个贪玩的小捣蛋,常常忘了回家。


 

《猴子》儿童诗猴子像个顽皮的小丑,整天在树上荡来荡去。一会儿拉拉榕树公公的胡子,一会拔掉桃树阿姨的装饰品。


 

《致老鼠》我喜欢你们——一双机灵的眼睛,粉红的耳朵。虽然爱做坏事,可我还是喜欢你们。如果我到了你们的王国,一定要你们洗脸、洗手、洗澡、刷牙。还要教你们自己劳动,做事不要偷偷摸摸。我还要给你们介绍个朋友——它的名字叫猫。


 

   暗喻法表现丰富的联想不说出比喻的事物,读者自己联想。例:


 

《妈妈 》妈妈是一个闹钟,每天早晨叫我起床。《妈妈的手》妈妈的手,可以把白净的米,变成香喷喷的饭。


 

   阅兵法表现景物的层次如:

 

  《树》春天的树,是花儿们选美的舞台。夏天的树,是蝉儿们唱歌的教室。秋天的树,是水果们睡觉的摇篮。冬天的树,是风儿们赛跑的运动场。


 

   排比法表现节奏,加深印象用同一个词或同一种句型描写一件事物例:


 

  《风》风儿,微笑。在树上荡秋千,在草原上赛跑,在院子里拿树叶儿玩飞镖游戏。


 

  《微笑》微笑是开在脸上的花朵,微笑是挂在嘴上的蜜糖。微笑比糖更甜,微笑比花更香。


 

   拟人法活泼可爱、有趣把事物比拟成人,做人的事。例:


 

   1.春风叫花儿张开嘴来唱歌。2.太阳睡觉以后,灯就起床了。3.月亮害羞的跑到云里躲起来了。4.露珠儿看见太阳出来就高兴的笑了。5.小草一高兴就哭了。《汽水》跟你握握手,你就冒气。请你脱脱帽,你就生气。干脆,一口把你喝下去。看你还,神不神气。摹声法 增加趣味模仿自然万物的声音例:《风 》风最讨厌了,每次都偷偷的掀起我的裙子。然后在旁边大叫,羞!羞!羞!真是气死我了。假设法写出美丽的希望和想象,使用"假如"、"果"假设语句抒发自己的希望和想象。例:如果我变成风,如果我变成风。就到妈妈工作的地方。替妈妈,把脸上的汗珠,一颗一颗吹干。《如果》如果我是老师,我要常常上体育课,免得学生失望。如果我是爸爸,我一定要戒酒,免得妈妈常常伤心流泪。如果我是上帝,我要使人类只会笑不会哭,因为每一个人笑起来都很可笑。夸张法制造特别效果、加深印象,以描写的数量、时间、行为、加油添醋、夸大描写。《交通警察》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就是交通警察。因为他有「气功」,只要单手轻轻一推,几十辆车子就一动也不动了。疑问法引起兴趣,深入思考。《螃蟹》螃蟹!螃蟹!你为什么嘴巴吐白沫?是不是刚刚吃过午餐,正在刷牙漱口?是不是在流口水,想吃我手里的大苹果?重叠法诗的〃心跳〃—节奏,注意节奏要和情感一致。《白鹭鸶》飞 飞 飞飞到牛背上歇歇脚飞 飞 飞飞到田野上泡泡水飞 飞 飞飞到稻草边捉迷藏故事诗 将故事写成诗。例:《葡萄架》葡萄架,高又高,上边吊着紫葡萄。紫葡萄,大又圆,个的个儿,香又甜。狐狸看见往上跳,跳了半天钩不到。钩不到,心不甘,不说自己笨,倒说葡萄酸。呼告法 不论是否面对面相见直接呼叫对方使内容更深刻、生动例:《换新装》妈!花园更换了彩色鲜美的春装;树木也换了淡绿色的新衣裳;远山脱去灰色的外套,穿上浅绿色的衬衫;小草也穿著新的绿裙子,在春风里摆动着呢!妈!您看看,都换了新装啦!妈!人家都换了新装啦!


 

    对话法 平易近人,如在眼前耳边,易接受。例:


 

   《游戏》小弟弟,我们来游戏。妹妹当老师,你当学生。那么小妹妹呢,小妹妹太小了,她什么也不会做。我看——让她当校长算了。


 

    对比法 突显内容、性质,包括颜色对比、形状对比、动作对比、事件对比、人物对比、空间对比...《私房钱》爸爸的私房钱,藏在工作帽上;妈妈的私房钱,藏在皮鞋下;我的私房钱,藏在肚子里。

 

(注:此文引用于互联网。)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