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地方特色的踢毽子运动,有助于培养人的灵敏性和协调性,是非常适合小学生的体育项目。立足于农村小学所特有的教育资源,我在总结踢毽子特色活动经验的基础上,遵循健康第一、快乐为先的原则,采取对比法、尝试法和愉悦法等策略,促进学生踢毽子兴趣的生成。通过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制定过程,参与评价,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推进踢毽子技能的提升,实现踢毽子特色活动的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踢毽子 特色活动 兴趣生成 技能提升
【正文】
具有地方特色的踢毽子运动,它不但是一项良好的全身性活动,不需要专门的场地和设备,运动量可大可小,还有助于培养人的灵敏性和协调性,确保每名学生受益,更因其踢法简单、花样多,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是非常适合小学生的体育项目。立足于农村小学所特有的教育资源,我针对踢毽子的特色活动作了一些初步的开发和尝试,效果比较显著。以踢毽子活动为特色的体育课堂活动,不仅能很好地贯彻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还能切实改变学生的身体状况,同时也是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和发扬。我在总结踢毽子特色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踢毽子的兴趣为目标和
出发点,在实践中大胆尝试、开拓创新,以多种活动手段促进学生踢毽子兴趣的生成,推进踢毽子技能的提升,实现踢毽子特色活动的新发展。
一、“运动无极限,快乐永相伴”,促进踢毽子兴趣的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首要金科玉律是让孩子们感受到劳动的欢乐和学习成功的欢乐,是在孩子们的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运动兴趣是建立在运动基础上,只有具备驾轻就熟的运动技术,才能进一步发展运动技能,与此同时运动兴趣也逐步培养起来了。以活动促进学生踢毽子技术的提高,以技术的提高促进踢毽子技能的发展。学习踢毽子技术的活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怎么才能更加直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和技能?怎样才能促进学生踢毽子兴趣的生成呢?在开展踢毽子的活动中,我们要遵循健康第一、快乐为先的原则,以下方法对促进学生的运动兴趣有比较直接的效果和作用:
(一)对比法
活动设计:脚内侧踢和脚外侧踢
脚内侧踢左脚支撑,右大腿带动小腿,屈膝向上摆,膝关节外展小腿上摆击毽子的一
刹那,踝关节内屈端平,用脚弓内侧把毽子向上踢起。脚外侧踢,这是与脚内侧踢相反的动作,且也是基本踢法之一。踢时,左脚支撑,右大腿带动小腿,膝关节内扣,小腿内外侧上摆,击毽子的一刹那,勾脚尖,踝关节外屈端平,用脚外侧把毽子向上踢起。在“脚内侧踢和脚外侧踢”的活动中,一方面对比技术的掌握程度和技术使用的合理性,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进行技术动作的自我修正和提高;另一方面对比是否有小组合作学习和练习的主观意向,让学生具备小组合作学习和练习的习惯与能力。
(二)尝试法
活动设计:单脚内侧踢
活动一:“巧玩毽子-------我喜欢”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玩:“卢老师很想看看,哪位小朋友玩得方法最特别?”
2、邀请学生展示,并组织互相观摩。
3、引导集体学练:“大家想不想也来练一练?”
学生活动:
1、明白活动意图,分散自主练习。
2、仔细观摩学习。
活动二:“巧踢毽子------我真棒”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自主踢毽:“小朋友,你想怎么样踢就怎样踢?”
2、示范表演双脚内侧盘踢动作,激发学生学练热情。
3、集合挂图,讲解单脚内侧踢踺的正确技术动作。
4、引导学生模仿动作练习。
5、引导学生学练踢吊毽。
6、引导学生两人一组合作学练。
7、引导学生尝试踢毽。
8、组织学生展示,并组织学生评价。
9、引导学生自主学练,教师巡回指导。
小游戏:“看谁得分多”
学生活动:
1、自主分散踢毽子。
2、仔细观摩,学习。
3、认真听讲,认识脚内侧以及了解单脚内侧踢毽的技术要领。
4、集体听口令模仿动作练习。
5、学生自主练习踢吊毽。
6、学生两人一组互帮互纠练习。
7、明白练习要求,积极尝试。
8、仔细观摩学习并勇于发表个人意见。
9、学生分散自主学练。
10、积极参与游戏、表现自我。
本课设计寓教于趣,寓练于思,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真正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通过设定的尝试练习,教师不断用语言和行为鼓励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体会到每次进步给他带来的喜悦。鼓励和引导是多方面的,有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学习和练习中表现出的方法和习惯,有练习中每一次微小的进步,有小组合作的意愿和水平,有主动帮助他人学习品质和练习中表现出的意志等。
(三)愉悦法
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通过巧妙设计踢毽子系列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新、趣、乐”,使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从学生求新求趣、求乐的身心特点和实际出发,力求在“以新促趣、以乐促动”的过程中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推进踢毽子技能的提升
进学之功,贵在心悟,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在开展踢毽子的特色活动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采用多元化的过程参与评价、开展卓有成效的各级竞赛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踢毽子的技术水平。
首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表现自己,使学生养成锐意、创新、独立思考和积极的锻炼习惯。要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练习、竞赛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分析、思考,自己首先提出完成踢毽子动作的方法,通过实践比较,领悟正确的踢毽子动作要领,这样不仅能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学然后知不足”。我在上有关踢毽子知识的室内课时,要求学生查阅、搜集有关资料,把课堂打造成踢毽子知识的交流会。在踢毽子的实践课之中,能自学的,就先让学生自学,如踢毽子的简单动作,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图片、录像,模仿自学,然后教师再点拨、规范,采取补救手段,进行整合练习。
其次,我根据小学生的自身特点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制定了多元化的过程参与评价。在实际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太随意,几乎千篇一律,诸如“很好”、“不错”、“太棒了”之类的空洞词语充斥整个课堂。学生到底“好”在哪里?“棒”在什么地方?不但学生不知道,甚至连教师也不清楚。这样空洞的评价无法让学生得到真实、有用的信息反馈。我认为,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做到宜实不宜虚、宜简不宜繁,以朴素自然,实事求是为好,要用多维视角的评价内容和结果,综合衡量学生的发展状况。在踢毽子的特色活动评价中,评价学生的成绩不再仅仅依靠上课时学生的测验成绩和教师的总体综合评价,而是要改变评价的主体,采用学生评价卡、教师评价卡、家长评价卡,让学生、教师、家长都参与进来。
再次,学校评价方面,组织定期举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踢毽子比赛活动,分班级、年级及学校三个层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体育竞赛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踢毽子比赛,每次比赛结束后,都统计出学生踢毽子的成绩和各年级踢毽子的纪录。为了鼓励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踢毽子技能,制定了踢毽子考核评价标准,同时组织开展了踢毽子项目的学生个人考级活动,
考级试行标准根据具体情况,由易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