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生命之水… 03-29
常州市第十五届运动… 11-30
八礼四仪图文 07-24
武进区第九届小学生… 04-29
常州市第七届“生命… 04-29
常州市第七届“生命… 04-29
校园电视《竞选那些… 12-26
 
 
 
第十一届“生命之水”主题教育活动获奖证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网站>>少年宫>>教育科研>>浅谈民族民间舞的教学
浅谈民族民间舞的教学
发布日期:2013-12-12   点击次数: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唐瑶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几千年优秀灿烂的文明史,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各民族民间舞在我国历史文化长河进程中,世代生息演进,流传至今,其风情醇厚、绚丽多彩的民间舞蹈生动而鲜明地表达了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审美心理、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构成了我国传统艺术丰富的内容之一,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舞蹈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
一、民间舞教学特点
民间舞的课程教学特点,体现在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代表性的民间舞教材为教学内容,而其教材是经过无数艺人和民间舞专家、舞蹈教育工作者几十年来的悉心研究、精心磨砺、不断加工、提炼升华、在实践探索中逐步规范而形成的,非常丰富而具有代表性,有较强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使之变成课堂教学培养训练学生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有很大的训练价值意义。在民间舞教学中,以具有训练形体技能和心智技能两方面价值和作用的内容,着重解决学生的身体松弛和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气质性以及控制力、力度、弹性、速度、节奏感、乐感、技术技巧性和表现力等。学生通过长期实践与研究学习,不但学到和提高了表演技能和心智技能,还体会感知和掌握了解了不同民族民间舞的风格韵律和民俗风情,包括对其民族审美思想、审美追求、审美心理、审美表达和审美情趣等基础文化知识的积累。这容易激发学生尊重和热爱民族舞蹈文化艺术的热情与追求,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与培养,有利于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我们深知,教学的过程不单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同时又是育人的过程。实践证明,在舞蹈专业学科对培养优秀的舞蹈艺术人才的教育中,中国民间舞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必修课,其意义是深远而巨大的。
二、民间舞的规格与风格分析
在民间舞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和要求,在既严格又生动活跃的气氛中展开互动学习,以致达到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完成教学目的?显然,分析研究民间舞动作规格与风格的关系,这在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学生如何能更好地准确把握不同民族民间舞的动作规格与表演风格。从理论上分析:规格是风格的基础,风格是呈现的结果。民间舞的规格与风格是水乳交融、紧紧相扣,离开规格(动和静等的规范)、风格(格调、气质、情感、韵律、节奏等),就难以完整地表现;而规格的统一,确定动的流程、线路、力度、高度、方向等,又是完美的动律体现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朝鲜舞中膝盖柔韧的运动伸展、身体的呼吸移动、手的自然松垂、抽丝般的舞韵“雕塑感”;维吾尔族民间舞的优美挺拔、步伐稳健,“上身洒得开、脚下不离散”,以及山东鼓子秧歌舞中的“稳、抻、沉”等,成为表现细腻情感和内在精神气质的基础。
由此综合分析,在民间舞的教学中,严格要求、细致训练、统一规格(动作内在的规定性)是基础,鲜明生动、色彩浓郁、舞韵风采是呈现的结果,风格是宏观的、规格是微观的。从整体上看,它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但两者又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互为联系,互为转化。因此,在民间舞教学中,要使学生真正“学会”跳民间舞、“吃透”民间舞,除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和认识之外,还要从民间舞规格与风格上去剖析探究,探寻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悟出其中的规律性,在长期学习实践中去体会感悟。这样,才能做到融会贯通,不顾此失彼,才能避免“形似神不似”,从而达到神形兼备、意韵融合的高度统一。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不失民间舞教学的本色和教学目的,体现民间舞教学是培养舞蹈艺术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训练价值。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