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教学开掘孩子智商和情商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邓小平同志曾高瞻远瞩地提出。如何加强对孩子早期教育,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素质教育”呼声渐长的今天,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和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众多的教育改革途径中,我认为加强棋类训练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棋类训练是提高孩子智商和情商的最佳载体,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概而言之为“四能”。
(一)、棋类训练能开发智力
列宁说:“象棋是智慧的体操。”弈棋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一局棋从开局到终局,自始至终伴随着弈棋者对棋局形势的分析、判断、谋划、推理和决策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弈棋者每下一步都要考虑全局,看对方落子,就要考虑对策,在棋局结束以前,这种思维活动一刻也不能停止。甚至在棋局结束以后这种思维活动还不会马上终止。当孩子们面对棋盘时,他们往往要进行大量的脑力劳动,冥思苦想寻找妙着,思维能够长期处于活跃状态,智力得以很好的开发。有的孩子还能在棋盘上悟出许多人生的大智慧。
笔者曾多次询问跟我学棋的孩子:“学习难还是下棋难?”他们的答案都是“学习容易,下棋难。”实际上,这些学棋的孩子,正常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和精力,几乎都投入在棋类训练上。但他们学习起来却感觉非常轻松。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在日常的棋类训练当中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判断力、计算力和设计能力,促使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这也难怪人家说“聪明人适合学象棋,学象棋使人更聪明”了 。
下棋还能训练孩子的记忆力。人称“东方电脑”的中国象棋特级大师柳大华,曾在嘈杂的公众场合背对19盘盲棋,下棋时19步同时出现。如此惊人的记忆力可说是叹为观止。但这并不是柳大师的脑子异于常人,学棋人只要善加训练,就有可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在我的弟子中,不少年仅七、八岁的孩子就能将棋书、棋谱倒背如流。也有孩子能将下过的棋局背得滚瓜烂熟。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造教育”。棋类训练能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两个孩子对弈,负棋方常常会对整个棋局进行回顾复盘,对一些劣着进行重新分析与评价,找出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探索转败为胜的妙着,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胜棋一方也因此而找到了正确分析、判断的方法和谋略成功的途径,从而不断积累自己的经验,增长自己的才干,智力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二)、棋类训练能培养欣赏能力
下棋能培养孩子欣赏美以及自我欣赏的能力。棋盘也讲究美感。在棋盘中,棋子与棋子之间有机联系在一起,要相互协调,不能乱摆乱走,把棋盘搞乱。懂得欣赏,就有兴趣。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在某种程度来讲就是培养他们经久不衰的兴趣。
这种欣赏能力延伸开来,也是一种赏识教育。在孩子走了一步妙棋时,老师不能视而不见,而要大力赞扬和鼓励:“哎呀,这步棋多妙啊!你怎么能想出这么好的一步棋?你一定还能想出更好更妙的,真是太聪明了!”对孩子来讲,得到老师的肯定和激赏是非常重要的。也许老师的一个赞叹的眼神,一种赞赏的口气,都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大的意义。久而久之,即使失败,孩子也能坦然面对。要培养小孩有奋斗目标,他在整个棋盘有信心,自信,在兴奋中思维。关爱哪怕一步步微小进步大力鼓舞。下不好也要给他沟通,分析利弊,像朋友一样安慰他们,鼓励他们。而不是打击他。使他在比赛时浑身是劲。根本没有负担,不背包袱。一种我要拿冠军的比赛心理,世界冠军就是这样塑造出来的,经常跟孩子讲,鼓励他们继续冲刺,勇于挑战。
(三)、棋类训练能锻炼承受能力
中国一位心理学教授龚浩然先生在1985年前后提出一个关于人才成长的重要观点:“智力正常,个性成才。”一个人智力好,只是成才的一个条件,更重要的是他是否从小培养发展了良好的个性。这里的个性指的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包括情感、性格、气质、理想、信念、人际关系、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现在家长、老师普遍反映孩子的承受能力差,生活稍不如意就歇斯底里,走上极端,因心理承受能力不佳而酿成命案的惨剧时有发生。
进行棋类训练能够很好地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俗话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个棋手,他不可能永远都处于优势,即使处于优势,还可能因轻敌甚至一着不慎而变成劣势或一败涂地。只有教育孩子胜不骄败不馁,树立必胜信念,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毅力,提高心理素质,才能在劣势时临危不惧、沉着应战而转败为胜。在棋盘上经历无数次的成败风雨,孩子在生活中的心理承受能力自然能得到加强。
棋局的胜负还能让学生得到静心、细心、专心、耐心的行为习惯培养,通过下棋,孩子们明白了做事一定要聚精会神,不能有丝毫放松丝毫懈怠,否则就有可能马上由优势转为劣势。此外, 良好的棋风能培养孩子脚踏实地、深思熟虑、正确估计自己和对待别人的习惯,严格的棋规能帮助孩子形成“落子无悔”、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遵守规范的棋风;下棋注重讲究指令的协调,棋子之间团结合作才能胜出。通过下棋实际上也培养了学生的纪律观念。今后他们走上社会也就自然能考虑到公众的利益。
(四)、棋类训练能激发兴奋点
培养孩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有些孩子小小年纪就抱怨生活没意思。很多大人都无法理解。其实仔细想想,上学、回家两点一线的枯燥乏味正在消磨着孩子的自由天性。如何激起他们对生活对学习的无限热爱,我认为棋类训练就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兴奋点。在棋盘上释放他们无穷的精力,挥洒他们自由的天性,是最佳的途径。
其实很多孩子都有机会成为神童。他们之所以有差别就在于孩子的早期潜能是否早被发现。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在棋类训练的过程中,方法很重要。孩子兴趣广泛,接受能力强,但注意力容易转移。在教棋时,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他们对棋类有比较持久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