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梦想,让学生在飞翔中成长
——对于开展航空模型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全面提高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是新课程对学生的要求。而航空模型活动是一项集科学性、趣味性、体能性于一体的活动,能充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通过航空模型活动,能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钻研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对开展科学普及及教育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激发兴趣,点燃学习动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在兴趣。因此,对于没有接触过航空模型的学生而言,如何激发出他们对航空模型的兴趣则尤为重要。
向学生展示如何放飞模型是激发他们兴趣的有效方法。因而,每次有新的模型成员加入时,我们都会让他们先观摩辅导员展示飞机。看到那么多的航空模型在空中翱翔,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了起来,当即跃跃欲试,希望能马上亲自体验放飞模型的乐趣。
二、激发探索欲望,提高动手能力
在传统课程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向学生灌输各种知识,学生则是单一的被动接受。但航空模型的教学方式却完全不同,它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一系列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在试飞现场,不同学生制作的模型,飞行效果却有明显差异。有些学生的模型飞上天后,在空中能后平稳地飞行,控制自如,显示飞机的性能比较优越;有些学生的模型则出现“头重脚轻”的问题,模型刚飞上天就翻跟斗,然后掉头朝下急坠,致使严重折损;还有些学生的模型则是左右不平衡,很容易向一边倾斜,很快坠向重的一边。面对试飞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学生积极主动地向老师请教原因及改正方法。
经过首次手工制作和试飞练习,学生积累了不少的实践经验。在接下来的实际操作中,他们懂得了如何调整模型的重心和平衡,了解了如何修整机身和机翼,并进一步理解了该如何调整舵机的中点位置。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开展,学生们在动手过程中不断成长,创造性的火花也不断迸发,轻松掌握了较成熟的制作技术和飞行方法。
三、以学生为主体,凸显学生创造性
航空模型是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学校开展航空模型活动时,重点不在于讲一些抽象、甚至枯燥的理论,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激发他们对创新的兴趣,还要在实践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四、全体参与,培养合作精神
航空模型活动的开展,它不仅仅要求学生自己了解飞机的结构,掌握飞机升空原因等飞行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强调小组成员全体参与、相互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例如,制作一架富有创意的飞机模型,包括研究设计图、裁板、打磨、拼装、安装电子设备、调试等多道工序,就需要学生合作来完成。
五、总结:
航空模型活动是一项集科学性、趣味性、体能性于一体的活动,能充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航空模型活动给了学生一个充分展示才能和想象力的舞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的好机会,能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钻研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对开展科学普及教育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