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越来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和创造能力。
绘画上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浓厚的爱好兴趣,并创造机会,使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精心设计活动 培养浓厚兴趣
美术教育寓于活动之中。在课堂上我们努力营造活动气氛,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的学习氛围中,积极投入到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主动接受信息从而引起活动的兴趣,学生在活动中既经受锻炼,又使兴趣趋于稳定。
我们对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本学期学校先后组织了多次活动:有参加上一级各类比赛的,也有校内主题性竞赛的。在活动中不断提高有美术特长的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思考探索才能,使学生更充分、更完善地发挥其潜力。如402班邱镇鸿同学,据家长反映,总有些留恋家长的表现,在一次全国美术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后,大大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其他同学的学习。
二、融洽师生关系 培养普遍兴趣
我校美术教师都很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学习不是毫无表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大脑装进另一个大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知识的传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平时刻苦钻研业务,一面加强自身利益素质的提高,不断创作,使自己的作品参加上一级比赛。教学中我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主导意识,探索教育新路子,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融洽师生关系,尊重、爱护学生,把爱洒向每一位同学。充分挖掘美术教材中的形象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创设一个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这一气氛中主动学习,勇于创新,大胆构思。
在教学中,我适当的把绘画水平一般以下的同学的作品亮相,并毫不 啬地用各种鼓励性语言进行鼓励。引导学生观察,鼓励学生创新精神,捕捉学生创造思维的“闪光点”。这样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既能使教师主导作用得到发挥,又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
三、美育渗透 培养持久兴趣
以艺术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美育,对于培养和健全人们的审美心理结构,即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心理能力的提高和相互协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了重要作用。
学校经常举办各种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影响的艺术气氛。例如,主题报、画展等,教学上诸如向学生讲解美术史知识、名人的艺术简历、名画的思想、艺术魅力,以促进学生对更高艺术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学校还开展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通过参观画展、举行书画比赛等,使他们对美的感受认识在有序的活动中,让他们走入真实正确的审美天地。同时,和提高审美能力和水平,使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持续稳定。
虽然,专业美术教师来到埭头小学仅是短短几年,但通过美术教师的辛勤耕耘,学校美术教育深入地开展。学生的作品在市、省、全国匀获了奖,学生的艺术素质有了普遍提高。当然与兄弟学校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我们对自己有信心,我们将继续进行探索,把这关系到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情趣的艺术教育搞得更加扎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持久和稳定的兴趣有助于创造能力的发展。创造力就是通过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新思想、新概念和新产品的能力,也就是创造能力。培养创造力可从以下两点着手:
㈠提供感性经验,丰富有关表象。
绘画需要观察、想象和创造,每一幅作品既是儿童对外界的认识,又包含着儿童的创作。因此,我们应当应从儿童自身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生活的体验和情感体验出发,如主题画“未来的汽车”,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汽车的主要结构特征。如车身因功能不同而造型各异:为便于储水,洒水车的车身制成了圆筒形;为便于消防员站立,消防车的车身两旁留有站立的地方……在有了这感性经验以后,学生才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能力,形成表象的分化能力、联想能力和组合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儿童的创造构思能力。
㈡培养绘画智能技巧。
绘画创作需要一定的智能技巧,有分析、组合、联想、夸张、变形、创造、幻想等。教师要引导儿童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智能技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从宇宙飞船联想到宇宙飞车、宇宙飞人、宇宙轨道等,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他们的作品创作更加丰富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