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诗里的声音
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顾静飞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和感悟,提高学生对童诗的认识,体会象声词的作用。
2、通过欣赏有关声音的儿童诗,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3、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让童言自然地流淌,童心尽情地表达。
教学过程:
一、歌曲互动,诗歌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歌曲:《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我们根据歌词加上动作,好不好?
2、刚刚我们拍拍手,发出了——(啪啪)的声音,我们跺跺脚,发出了——(咚咚)的声音。真有趣呀,可有一位孩子却说这是在争吵,到底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走近看一看。
3、《争吵》
出示:《争吵》
①请大家自己读一读
②谁来试着为大家读一读,谁来评价一下?你能读的更好吗?接下来,我们请女生负责读诗,男生负责发出声音来配合,好不好?
③你觉得这首诗读起来怎么样?(有节奏感、有趣)板书:节奏感
④这首诗之所以那么有特点,还能通过表演来配合,是因为——(象声词)
⑤是呀,这就是声音的魔力,这就是象声词的魅力。
二、游戏激趣,积累词语
你们对象声词了解有多少呢?老师来考一考你们。听声音,你要先说出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再说说出与之对应的象声词。
三、诗文欣赏,体悟乐趣
1、《两个呼噜噜》
①我们在这认真地上课,有人却在家偷懒,你听(播放呼噜声)你听到了什么?(呼噜声)
②究竟是谁在打呼噜呢?请同桌两人配合着读一读。
③现在你们知道是谁在打呼噜了吗?(爸爸和小猫)
④哪一对同桌愿意一起读给大家听听?
⑤我们一起配合着把这首诗读一读吧
2、《巴喳——巴喳》
①屏住呼吸,再仔细听听,在大森林里,你能听到什么呢?(播放脚步声)听出来了吗?这是什么声音?(脚步声)
②是呀,是谁发出的脚步声呢?小动物们会怎么表现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巴喳巴喳》,寻找答案吧!(出示诗歌)听老师来读一读,可以吗?
③你的耳朵不仅能听,还能看。
“笃笃”你看到了谁?
“吱吱”你看到了什么?
“唧唧”“沙沙”呢?
它们一个个东窜西逃的,干什么呢?你从哪看出来的?
终于,脚声远去了,小动物们这才喘了口气。
④让我们一起把这惊心动魄的画面读出来吧。
⑤除了诗中出现的画面,你还可能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3、《春天是这样来的》
①小动物们全都苏醒了,证明是——春天来了(出示诗歌)你来试着为大家读读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吧。谁再来试试?谁能连起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
②春天还可以是这样来的(播放图片)你能试着用这样的语言来说一说吗?
三、回顾课堂,指导创作
我们不仅能听到春天的声音,还能听到其他季节的。我们可以模仿着《春天是这样来的》来写一写。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模仿《两个呼噜噜》,以声写人;也可以像《巴喳巴喳》那样,以声写事。
请你把你听到的声音,都写进你的童诗里吧。(板书:童诗里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