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械钟表发明之前,人们通过观察太阳来判断时间,比方太阳升到头顶最高的位置,时间就是正午了。其实时间的概念就是来自太阳,例如我们把两次太阳升起之间的时间分成24小时,称为“一日”。
在一天当中不同的时间段,阳光下地面上物体投射的影子的长度和角度都不同,通过测量同一物体影子的变化,就能确定太阳的运行情况,从而得到精确的时间。这种测量时间的仪器被称作“太阳钟”,我国古代则称其为“日晷”。
下图就是一种中国古代的日晷:
人类使用日晷的时间非常久远,古巴比伦在6000多年前就开始使用了,中国有明确记载的是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这种古代的时钟精度一点不比后来的机械式钟表差,而且不但能显示一天之内的时刻,还能显示节气和月份。当然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笨重而且看不到阳光的时候不能用,比方阴天或晚上。
我们首先制作一个简易的日晷,来感受一下这种仪器的工作原理。
要用到的东西:方便面的纸桶、橡皮泥、竹签和笔。
制作方法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用橡皮泥把竹签固定在桶的中央,保证竖直向上。
然后把它放在阳光能直接照射到的地方,竹签会在桶壁上投射一个影子。这个影子的位置是随时间变化的,手里拿一块表,每到正点的时候就用笔在桶壁上作一个标记。比方这时候手表显示的是上午“9”点,那么你就在影子的位置画个标记,写上“9”。注意纸桶的位置不能再变了,那么明天上午竹签的影子再到你做的标记“9”上的时候,此时的时间就是9点。
谁也不能整个白天守在这东西旁边做标记,所以你大概要花上几天的时间来做完所有的标记,以后就可以用它来代替手表计时了。
通过上面简易日晷的制作,我们对日晷的工作原理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当然真正的日晷要比这个复杂得多。要制作一个真正的日晷,还必须先了解一些天文学的知识。
地球绕地轴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一天之内时间的变化是自转造成的,由于相对太阳来说地球是“斜着身子”旋转的,所以阳光的投影的变化也比较复杂。上面介绍的简易日晷之所以选用方便面的纸筒,是因为纸筒壁有一定的倾斜角度,阳光也是倾斜着照过来的,这样竹签在纸筒壁上的影子就相对均匀一些。请注意观察你自己根据手表的时间作出的标记,这些标记之间的间距也不是绝对均匀的,能说明太阳运行的复杂性。
真正的日晷主要有三种类型:赤道式、水平式(地平式)和垂直式。
这是一种赤道式日晷,我们在博物馆和古建筑群里看到的都是这种形式。之所以管它叫“赤道式”,是因为它的晷盘,就是那个有刻度的圆盘是与地球赤道面平行的,贯穿晷盘的指针与地轴平行并且指向正北。这样就消除了因为地球斜着身子造成的,指针的投影运动的不均匀性,所以它的刻度盘跟现代钟表盘一样,刻度是均匀的。另外请注意晷盘两面都有刻度,春分到秋分,即3月21日到9月22日期间从正面读数,秋分到春分半年从背面读数。
这是一种地平式日晷,图上右面的部分是经过艺术处理的,既是城市雕塑又是一座巨大的日晷,刻度刻在地面。这种日晷的刻度就是不均匀的,而且随纬度而变化,即不同纬度地区的地平式日晷不能通用。
这墙壁上的是一种垂直式日晷,可以看出它的刻度也是不均匀的,而且日晷的表面朝向不同,刻度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日晷在不同纬度地区之间也是不能通用的。
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能够精确计时的日晷难吗?知道了原理之后就不难!下面我们分别制作这三种不同的日晷。
首先制作赤道式日晷。使用的材料:一个鞋盒和一些白纸,一根竹签(烤肉串上的打磨一下),另外需要一些胶水或双面胶带。
需要的工具:剪刀、壁纸刀、圆规、指南针、水平仪、带量角器的三角尺和一支笔。
首先把鞋盒的外表面粘上白纸,无他,为了美观。盒盖边沿剪去,变成一张纸板,外面也用白纸糊起来。
沿鞋盒的长边画一条中心线,距边沿1/3的位置画一条垂直线,注意垂直线要延长到两个侧面。
在鞋盒盖子——现在已经成为一张白纸板了——上面如此作图。就是找圆心,用圆规画2个同心圆,通过圆心画水平线和垂直线。大圆下面的弧线是用三角板上的弧线工具画的,弧线以外的部分将来要剪掉。
未完,待续。
来源:科技小制作网{域名已经过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