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三院文化 活动快讯 七彩队日 家长学校 班主任俱乐部 队员充电站 首页
活动公告: 三(10)道德讲堂《好习惯善善》洛阳中心小学开展民间故事演一演比…“阅神话,巧创作”“书香润童心,悦读筑梦想”洛阳中心小学举行新学期班主任(辅…让法治的种子在每个孩子心中生根发…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少先队>>七彩队日>>主题队会
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东西方比较
发布时间:2011-03-17   点击次数:   作者:秦维亚   来源:本站原创

 

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东西方比较
中小学的思想道德教育不仅是中国教育关注的问题,而且是个世界性的话题。在进行道德教育方面,和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一样,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和类似的发展过程。现就美国和新加坡在道德教育方面的不同特点做个比较,不仅能够看出东西方道德教育的不同,对我们的道德教育也是个借鉴。
一,美国的道德教育
  美国崇尚牵引教育。牵引教育是指采用一种自下而上或是“大众教育”的方式,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孩子提高水平的教育方式。美国人认为,要使国家繁荣并具有实力,就要有可以带领民众走向正确方向的领导。但是,如果从大学才开始进行这种教育则为时太晚,必须在此之前进行包括人品教育和思想教育在内的基础教育。
  在美国教育史上,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曾经有过几次变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公立学校兴起了“品格教育”,即传授诚实、仁慈、自律、容忍等美德,它虽然肯定学生小组的活动、课外活动、升旗仪式以及其他礼仪的道德意义,但主要还是以独立的道德课程和通过口号、誓言、信条、准则和誓约来进行直接的教育。此后,由于受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影响,教育界人士开始强调学校生活环境(主要包括课程、集体活动、教师职责、学校组织等等)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他们“反对把道德教育作为单独的科目”,他们认为道德教育“并不依赖于特定的道德课”,而是应当“利用学校全面的活动,来引导学生们表现良好的行为”。他们强调教师的职责是“培养举止端庄、助人为乐的人,而不仅是教一些美德”。这实际上是在主张一种以重行轻知为特点的“间接方法”的道德教育。这些主张基本上成为以后美国道德教育的主流。二十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道德教育的较大规模的改革,也可以看到这种道德教育理论的影响。这场改革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力图实现道德教育的“科学化”,二是强调道德教育的“渗透性”。所谓“科学化”,即将政治、教育、心理、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理论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以多学科的合力,探讨道德教育的崭新视角和理论方法。所谓“渗透性”,即注重道德环境的建设,道德教育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发展水平相适应。“其一是德育与学校实际生活的所有方面相结合。学校不仅要把政治、道德内容渗入文学、历史、地理、社会等课程之中,而且要把这些内容渗入到课外和校外活动、教师职责、校政组织等工作之中。其二是德育与学生道德的发展的现有水平相适应。学校在德育过程中不再为学生规定高不可攀的道德目标,或向学生讲授他们不易理解的道德教条,而是经常性地测量学生目前所能达到的道德水平,然后仅向学生指明他们有能力接受的较高一个层次的道德见解。” 可以看出,这些理论仍然有着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美国的道德教育专家认为:道德发展与认知发展紧密相关。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基本上是受道德认知支配的,而人的认知发展是分阶段实现的,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道德发展的阶段性。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逐步地促进人们的道德发展,而道德发展有一定的发展阶段,所以,只有了解道德发展的阶段,才能根据其特点进行相应内容和形式的道德教育。
    应该说,美国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可以给我们不少的启发,我们尽管难以论证道德发展模式的普遍意义,但各人的认知和道德发展层次并非相同却是不争的事实,在此基础上进行适时、适度和适当内容的道德教育,应该是我们进行道德教育的原则,那么,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其认知水平的发展程度,拟定我们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是非常可取的。
 
二,新加坡的道德教育
  新加坡政府重视教育事业,其教育发展以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为出发点,中小学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方面积累了一些富有特色、比较成功的经验。
    新加坡作为一个受西方思想文化影响很深的东方国家,1965年建国以来,政府一直把提高国民道德整体水平视为民族振兴的重要因素,坚持不懈地致力于道德教育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与多元化民族、多元化社会相适应的、集东西方文化于一体的公民与道德教育特色,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了根除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种种问题及抵制在引进西方文明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伴随而来的物质至上、无视自律、容忍和社会义务感等消极因素的影响,新加坡政府从本国实际出发,在继承东方儒家伦理文化基础上于1991年公布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了各种族都能接受的五大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目前新加坡中小学的公民与道德教育就是以这五项共同的价值观为基本精神来组织和进行的。从这个共同的价值观出发,中小学实施的公民与道德教育的宗旨是:培养身心健全的个人,使他具有强烈的道德意识,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能对社会做出贡献。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道德教育从知识、技能及态度三方面着手,在知识方面使学生了解做出正确决定前需要注意的道德准则;面临困难时,学生要掌握应付、处理的技能;在态度方面,通过灌输适合新加坡的东方道德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为了实现公民与道德教育的目标,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进行:
  (1)纳入教学计划的《公民与道德教育》课。新加坡《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同特征进行总体设计,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巧妙安排,课程的标准是建立在不断扩展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上,由个人扩展到社会国家。并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采用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教育方法和教材。如小学的教学方式1~3年级以连环画为主;4~6年级以生活实例为主。教材内容中渗透着浓厚的东方道德价值观。从其德目来看,包括了仁、孝、家庭和谐、礼、责任感、恕、忠、信、诚、勇、毅力、节俭与慷慨、义、协作精神、睦邻精神等,这并非是儒家伦理的翻版,但确是吸收了儒家伦理的优良传统,并根据新加坡这个工业化城市国家和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国情加以改造和发展,摒弃了儒家伦理中的封建糟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仁”,不仅包括爱人,还包括爱己(自尊)、爱物;“礼”,不仅包括尊敬别人,尊敬老师,尊敬长辈,还包括守法;“忠”,不仅包括爱国,爱校,以校为荣,还包括敬业乐业。
  (2)日常行为准则教育。为了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管理,新加坡制订了《学校规则》。规定学生不准抽烟、随地吐痰、乱丢垃圾、涂写墙壁、赌博、破坏公物、说粗话、喊叫、吵架、说谎、偷窃、浪费水电、在走廊或阶梯上乱跑;女生不准穿超短裙,不准戴耳环和首饰;男生不准留长发,不准穿太短太小的短裤等。每天早晨必须参加庄严的升旗仪式、高唱国歌、朗诵誓言。下午放学还要举行降旗仪式、唱国歌。通过一系列行为准则的学习和强化,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行为规范。
  (3)课外活动和社区活动。为了使道德原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信念,新加坡很重视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相结合,学校要求学生必须人人动手打扫卫生,中学生要负责清洗学校的厕所,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开展的“忠诚周”、“礼貌周”、“孝顺周”、“国民意识周”等特别周活动,旨在从小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习惯。
  为了更有效地实现公民与道德教育的目标及增强其效果,在教学方法方面新加坡主要从西方引进和推广文化传递法、设身处地考虑法、价值澄清法、道德认知发展法四种道德教育理论,以及引进和普遍开展榜样、阐释、规劝、环境、经验五项辅助活动,并根据国情与需要做了一些修改。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与建设,新加坡已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而又运转良好的公共法规和制度,形成了讲卫生、重清洁、守时守法守秩序和有礼貌等良好的习惯和社会风气,使新加坡成为世界公认与闻名的政通人和的花园式城市国家。这些足以说明,新加坡公民的文化道德素质已达到一定高度,也表明儒家伦理传统经过改造、吸收、以及与西方文化的有益成分的合理融合,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持政治稳定、改善社会风气、协调人际关系、增强国家的凝聚力、促进现代化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促进作用。而中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与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可谓功高利大。
    可以看出,新加坡的道德教育形式,有着明显的东方特色,和我们的方法和措施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如何把东西方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很好地融入我们的道德教育之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重实效,效果服从于结果,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永恒的研究主体。这其中,充分汲取传统文化营养是个事半功倍的尝试。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