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发布时间:2013-05-02
点击:779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顾丽芳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道,掌握课堂教学进度以及进行课堂反馈的重要手段。其贯穿于课堂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但事实上,在课堂教学当中,仍然存在着无效提问,简单回答是、否,好与不好,这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也浪费了课堂时间,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对于语文来说,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投入到文学思考中去,这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那如何提高问题的有效性呢?带着这样的思考,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就如何设计于课文中的“问点”,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合理提问顺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学习往往需要一定的过程,有一定的心理逻辑。课堂提问要注意避免因面面俱到而蜻蜓点水的现象。每一堂课的提问设计都必须考虑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通过彼此联系的一系列提问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并感受思维的有序性。新授课时,学生要学习新知识,如生字词、句式、读书策略、写作方法等,一般需要先感知新知识的若干实例以及它们适用的语言情境;然后,对这些实例的特点或规律进行概括;最后还要在新的语境中尝试练习和运用这些新知识。
二.设计加工性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学生中不良习惯的表征之一:眼高手低。教师要适时地从小题研究入手,并进行拓展性的“问题”设计,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取得“小中见大,揭示规律”的教育效果,这就是“问题”设计的深刻性。例如三年级下册《荷花》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荷花已经开了不少,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里的一个“冒”字很传神。为了引导学生体会这个字的作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里为什么用一个“冒”字呢?换一个词行不行,比较一下哪个好?这时学生找出可以换成“钻出来,长出来,伸出来”等几个词,但是细细品味,这些词都不好,长出来显得平平淡淡,伸出来,有些轻而一举,与前文讲到的不相符合,钻出来有些偷偷的意思,不能表现荷花的气质,通过比较,学生认为还是“冒”好,这不但说明了满池荷叶挨挨挤挤,不留空隙,荷花好不容易才露出头来,与客观实际相符,而且也表现了荷花那种旺盛的生命力与顽强向上的精神。
三.清晰表达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当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教师应当降低思维的难度。即铺设阶梯,逐步深入,围绕某“总问题”设计一些“子问题”铺垫。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精心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层层递进,有层次,有节奏,前后衔接,相互呼应和逐步深化,这样才能使学生围绕“总问题”,逐步深入地开展探究活动。例如《荷花》这篇课文的最后两小节是写作者赏花时的联想。作者站在满池的荷花前,处于物我统一的境地,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与花共舞,与虫共语。学习这一段,需要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想像力,陶冶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这种成段的联想与想像对三年级学生来讲又是一种新的知识,要让学生体会到联想与想像不是空想,也不是胡思乱想,它要以实实在在的事物为依据。因此,学习这一段时提出的问题要小,要更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我设计了一组问题写在一块小黑板上:1.作者真的变成了一朵白荷花了吗?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2.是什么引起了他的联想?3.他联想到了什么?这种联想合理吗?这里的第一个问题使学生知道,作者并没有真的变成一朵荷花,是眼前的景色太美了,使他入了迷,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了。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联想呢?是作者闻到了荷花的淡淡清香,看到了柔和的花色,优美的花姿,这些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联想,这时再伴之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放一段录像,听一支荷花舞曲,就把学生带入到这美的境界之中,使学生再次产生美的想像。
四.设计梯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开放性问题的提出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认识结构的推动力,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动脑思考问题,检索已有知识,这就为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实现“再创造”做好了充分准备。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调动起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活起来了,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作为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让多样化、趣味化的提问取代单一、枯燥无味的提问,并逐渐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营造出良好的、积极的、活跃的、有创意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课堂环境随时变化,是课堂实际具有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通过实践找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方法,才能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