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辅助栏目>>栏目备份>>教育教学>>教学论文>>文章正文
与“媒”共舞,迎来作文教学又一春天
发布时间:2011-03-0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秦霞

 

与“媒”共舞,迎来作文教学又一春天
江苏省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秦霞
[摘要]
一直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都在按照一个并不让人满意但似乎又不得不这样做的套数进行:“教师引导破题,学生封闭习作,教师审阅评改”,不难看到,学生在这样的作文教学中,仍旧“不想写”、“没的写”、“写不好”而教师也一直在不断地抱怨学生写作能力差。面对如此现状,作文教学改革成了语文教学改革中呼声最高的问题。如今,信息技术、多媒体的高速发展并与教学密切整合,为我们带来了教育教学的崭新世界。那么,不妨让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我们的作文教学也来共舞一回,开辟作文世界中令老师、学生们怦然心动的新天地。
一、走进网络,积累阅读,筑起写作梦想。
二、以“媒”促导,点燃火花,拓展习作思路。
三、利用平台,集思广义,提升写作能力。
四、以“媒”为托,构建土壤,开辟习作乐园
[关键词] 多媒体 网络 作文教学 共舞
[正文]
一直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都在按照一个并不让人满意但似乎又不得不这样做的套数进行:“教师引导破题,学生封闭习作,教师审阅评改”,即课前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审题,明确作文要求,于是学生围绕作文题目,搜肠刮肚地在课堂上想可写的内容,“封闭”指的就是学生的思路、视野被封闭。最后,教师一本本地翻看学生的作文,不辞辛苦地在每一篇习作的后面写上总评,一星期后的作文课上,再发给学生,可是老师辛辛苦苦写的评语,学生早已没了阅读与思考的兴趣。不难看到,学生在这样的作文教学中,仍旧“不想写”、“没的写”、“写不好”而教师也一直在不断地抱怨学生写作能力差。面对如此现状,作文教学改革成了语文教学改革中呼声最高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给学生构建一个更为广阔的写作空间,不少教师进行了行之有效的作文教改实验,如“情境作文”、“TV作文”、“尝试作文”……如今,信息技术、多媒体的高速发展并与教学密切整合,为我们带来了教育教学的崭新世界。那么,不妨让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我们的作文教学也来共舞一回,开辟作文世界中令老师、学生们怦然心动的新天地。
一、走进网络,积累阅读,筑起写作梦想。
要想让学生作文写得好,首当其冲的提倡阅读,扩大积累。网络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全网范围的资源共享,它包罗万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古今,晓中外,坐在电脑面前,轻点鼠标,一个大千世界就展现在眼前。网络,真正实现了“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将给学生创造一个多么神奇的阅读空间啊!
在网络中,我引领学生认识茅盾,了解鲁迅,当在学生面前点击叶圣陶作品,郑渊洁童话,还有六岁开始写作的罗琳和她的《哈利波特》时,他们的眼神是多么的闪亮!我还常常让学生在网上浏览优秀作文,让他们吸取“粮仓”中的精华,继而在自己的习作中得以应用。看到小作者们的年纪和自己相仿,他们又多么的激动!是的,聚集着大文豪和小作者的网络,是孩子们写作动力的发源地,是他们写作梦想的开始……
二、以“媒”促导,点燃火花,拓展习作思路。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会把充满人性美的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新活动变成虚假、机械、枯燥的应试训练,也难怪孩子们面对作文题目总觉得无从下手,表达不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其实在平时生活中,学生不乏鲜活感人的习作材料,或看到的,或听到的,或亲身经历的,只是没有及时记下而轻易地“放”走了。待到要“用”时,印象淡忘了,便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但是,少年儿童记忆的火花是最易被点燃的,这时,如有类似的事情在眼前展现,那么就会激起他们对往事的回忆,从而发掘出写作的题材。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及时捕捉学生生活中的亮点,或是值得深思的点点滴滴有意识地摄录并制成影像画面,在作文教学时播放,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起学生对相似活动、相关内容的回忆,从而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
如一次要求学生通过回忆写一次活动,课前,我把自己摄下的学生跳绳比赛的录像进行了“剪辑”,由面到点,由全部到个别,由运动员到啦啦队,使比赛场面层次清晰地显现在屏幕上,学生看着自己熟悉的活动情景,觉得很有意思,他们再次体验活动之乐、感受生活之美。抓住这个契机,我又把平时摄下的许多活动情景资料快速地播放一遍,学生的记忆顿时被激活。此时,他们再也不会望题生畏,觉得无话可说了。
  又如,我常常发现学生们有不爱惜学校设施或学习用品的行为,三令五申,但见效不大。于是我突发灵感,拍下孩子们平时不注意爱惜的一举一动。特别给孩子们的课桌椅来了几个特写:桌上用铅笔打的草稿,用小刀划的“三八线”、孩子们翘着凳子两条后腿写作业、课间嬉闹碰倒桌椅的情景,仓库中堆着的破损桌椅,木匠师父丁当修理叹气的情景……作文课上放出以上录像时,孩子们都默不作声,我什么话也没说,只在黑板上写下了:想像作文——《   的泪述》,立时,教室里一片沙沙的写字声,在这美妙的声音里我听到了一篇篇精彩的作文,也看到了一个个举止文明,懂得爱惜的孩子。
当老师有意识地启发、引导,一旦打开学生已有的表象储备时,构思巧妙、想象丰富、独特的好文章也就随产生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哪怕甚至是微不足道的“创造火花”,也要及时地加以“助燃”,以此来增强他们创造的信心。
三、利用平台,集思广义,提升写作能力。
留心每一个孩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似乎都有自己的妙言趣语。可遗憾的是,孩子作文中的语言却常常是“八股文”十足,犯一些老师眼中的低级错误。有时候教师屡屡教,孩子们却屡屡错,甚至同样的错误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怎么才能让这令人揪心的现状有所改善呢?
文章要自己修改,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叶圣陶先生的话给人启迪。《课标》更是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我在教学中除了注重让学生自念自改,互评互改之外,还特别喜欢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选择学生中有典型错误的习作利用多媒体这个平台展示出来,全班一起评改。
通常我会把这样的作文一行空一行地公布于屏幕,供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评析,并用大家一致认可的方案进行修改。凡需要删除的部分加阴影,要增添的语句则用另一种颜色。每改一处都要在所改文句的下一行注明这是哪位同学评改的。改完一段,我就会请同学读一读改前和改后的文句,进行及时比较。最后,我当然忘不了将参与评改的学生姓名按评改功绩排行,论功行“赏”。
由于全班学生都能通过多媒体看到同一篇作文,并看到自己即时评改的成果,不再是只靠听老师或听学生读文“隔着玻璃欣赏”,所以每个学生都乐于深入进去,亲自阅读、揣摩品味,这样当然更容易提出自己的评改建议。因此,评析时学生会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时常出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局面。例如:在一次典型评析时,一个学生刚谈完自己的意见,另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我不同意他的意见!”于是,支持者、反对者喊声不断,情绪激昂。教师此时在旁“煽风点火”,学生想到的让学生自己说,学生没想到的,教师相机点拨。在师生共同评析的过程中,不但集思广义,成就了一篇篇精彩作文,而且也让学生亲历了一篇好作文是怎么改出来的。久而久之,学生在评析中越来越“改”得“所以然”,在习作实践中也越来越呈现去八股换精篇之势了。试想,有哪位高明的评委还看得惯自己写出不入流的作文来呢?
四、以“媒”为托,构建土壤,开辟习作乐园
心理学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积极的自我表现的内在生命力,希望自己的成绩、智慧展示于众人面前,赢得他人的尊重,享受精神的满足,这是人类事业取得成功的内在机制。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内在生命力的成长,并为这些内在生命力构建最符合其发展的土壤。
网络正是学生写作生命力孕育的最好土壤。学生可以在这里“发表”自己满意的习作,一改往日只有教师做读者的格局,让更多的人欣赏自己的文字,这将使他无比的自豪和骄傲,于是就有了“倾诉”的需要;也可以点击别人的文章来阅读,吸取他人的优点,发表自己的观点,过一把“评论家”瘾;还可以参加各种网上作文擂台赛,尝尝与同龄人在写作上一决高低的滋味……如:南京市电教馆开通的小学生作文网站,以其生动活泼的界面,强大的交互功能以及丰富广阔的资源内容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在登录该网站后,每个学生可以申请一个“我的作文本”,即一个独立写作、自由发表的空间。注册之后的学生可以不断地往自己的“作文本”里存放作文,以赢得积分,而且还可以轻而易举地发表自己的作文。任何进入该网站的人只要点击某一人的“作文本”,就可以阅读他的每一篇作文。如果想针对文章发表自己的意见,还可以点击“我要发言”,留下自己的评论和见解。如此一来,作文改之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有谁还会觉得“不想写”呢?
事实证明,作文教学与“媒”共舞,赢得了学生的一篇篇精彩作文,更迎来了作文教学的又一春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