诌议网读
发布时间:2011-03-0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陆亚玉
诌议网读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汤墅小学 陆亚玉
[摘要]
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多彩,为小学课外阅读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我们应看到网络影响下课外阅读的现状和利弊,探讨网络影响下课外阅读的策略,帮助学生筛选网读内容,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课内阅读和自己的喜好选择网读内容,还可以利用网络媒体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在丰富的网络信息提供的作品中,应允许学生有多元理解的存在,提倡多角度、有个性的阅读。还应制定阅读计划,讲究网读方法,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上交流等,真正开展好网络阅读这种方式。
[关键字]
网读利弊 筛选内容 个性阅读 阅读计划 网络平台
[正文]
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多彩,为小学课外阅读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课外阅读内容,但这些资源良莠不齐,需要我们老师加以正确的指导。如何从网络中开发和利用课外阅读内容,如何开展网络阅读这种方式,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这是一个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
一、网络影响下课外阅读的现状
1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网上购物、交友、聊天、阅读已深受小学生的青睐。时下在学生中流行的网络阅读正有力地冲击着传统的文本阅读方式。然而,在网络影响下,许多语文教师无视网络,甚至有排斥网络阅读的做法,一提到上网就认为是游戏、不务正业,就大力反对。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语文教师的信息观念仍比较淡薄,搜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仍有所欠缺,因而没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网络课外阅读。
对网络阅读方式的出现我们应辩证看待。我们不能排斥它,它的存在有其社会发展的必然性。总之,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改变以往陈旧的阅读方法,要提高从各种媒介,尤其是从网络中搜集信息的思维和意识,全面提升信息应用能力。
2、学生随意漫游网络,产生急功近利阅读心态
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和生动性,使许多学生进行网络阅读时带有较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小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他们一旦上网,往往凭着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漫无目的地选择阅读内容,有时对一些与课外阅读无关甚至有害的内容也不加舍弃,这就使得他们容易被网络游戏等所俘虏。
网络上有许多快餐式的文化,学生在浏览网页的时候,对有思想深度的素材往往视而不见,而看得津津有味的是卡通漫画、通俗故事、流行歌曲、娱乐新闻等,这种个性化、浅层次的阅读就是功利阅读,这种阅读占据了他们许多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对有文化底蕴的作品反倒知之甚少。常此以往的后果有可能会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下降,增强学生急功近利的阅读心态。
二、网络影响下课外阅读的利弊
1、 网络阅读的优势
网络阅读好处大家有目共睹,也成为了越来越大众化的选择,网络在课外阅读中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资料,可以说全球网络文本的信息量远远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座图书馆和资料库。网络文本为学生提供了一幅精彩纷呈的社会历史画卷和一条传承久远的文化长廊,从空间上扩大到整个世界,从时间上延伸到人类文明史的全过程。网络时尚化的语言能够在思想、感情等方面激起学生的共鸣,有的阅读资料,还可以借助生动的画面、美妙的音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网络阅读文本的获得,比具体的书本要简便、快捷、方便得多。只要一点鼠标,上下五千年的知识、美文句章可以第一时间去阅读。这里是一个开放的、虚拟的阅读空间,能隐藏读者的身份,能够看到属于他们的情感天地。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认为满意的发表到网络上以飨读者,听取不同的评价意见,尽情享受自由阅读的快乐。同时通过网上文本的阅读,网上及课间的交流,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更培养了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
2、 网络阅读的弊端
网络下的课外阅读虽然有其极大的优势,但是也有其很大的弊端。
网络上信息的海量导致学生迷失在网络中。经调查,有许多学生曾有过坐在电脑前发呆、不知道要浏览什么的迷茫。网络是一个自由的、开放的天地,虽然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阅读资料,但其中许多内容尚未经过筛选和提炼,因而往往真伪并存,甚至不乏低级庸俗的内容。如某某人一夜暴富买彩票中巨额资金,某某领导贪污受贿金屋藏娇等。当然,网络上的动漫、游戏、网络小说等更充斥着学生的视野。渐渐地,学生也开始相信金钱至上,向往名车名宅的生活。加之网络行为的隐蔽性,使学生对于同情、爱心、道德之类的词语,产生了疏离感。
根据网络处理阅读资料的特点,有关专家认为,网络更多的是快餐式的文化,追求速效,通过网络学生接触和阅读有文化底蕴的作品的机会很少。而经典文本,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深远的作用,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积累他们的文化底蕴,有较强功利性的网络阅读显然不利于实现这一阅读目标。
三、网络影响下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1、 筛选网读内容,张扬个性阅读
⑴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网读内容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必须积极面对。老师不要因为网络资源的混乱纷杂,就禁止学生上网阅读,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区分网络信息,真正在网络阅读中吸收学习一些好的东西,尽情享受阅读带给他们的乐趣。
网上读物内容的筛选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提出相应的要求。低年级学生课外读物中儿歌与童话故事比较多。如《天方夜谭》、《童话大王》、《十万个为什么》、《小学生周报》等有趣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的少儿读物是他们的最爱,再如《上下五千年》、《热爱祖国立志成才》等有思想性的读物也是孩子们必须看的。中高年级学生网上读物的选择可以是历史小故事、科学读物和微型小说等。如曹文轩等作家的作品。当然,我们还应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文学、数学、理化、史地、生物等通俗少儿读物,推动网络阅读步步深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指导学生选择网读内容的“金口玉言”。
⑵ 根据课内阅读选择网读内容
叶老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如果将网上阅读内容的选择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它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整体优化语文教学起着重要作用。这种网上阅读内容的选择可分两个时间段去选择。一是在新课预习环节中。可把以前单纯的预习改为“阅读式”预习,让学生利用网络查询与文本有关的一系列背景资料,还有与文本有关的同一作者的其他文学作品、军事、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如在教学《兵马俑》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回家上网搜集有关兵马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通过预习,学生已经阅读了大量的超越课本内容的材料,甚至还找来大量秦始皇的历史资料以及兵马俑的建造史,很好地建立起了一个较高的欣赏平台,使课堂教学极为顺利。又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对樟树的描写,决不单纯是表现樟树的特点,它们还有更深层的意蕴,即象征了宋庆龄同志高尚的思想和高贵的人格。如果学生课前不去认真地阅读有关宋庆龄的生平事迹,不去了解宋庆龄的丰功伟绩,那么学生势必有很多疑问,比如:⑴宋庆龄同志为什么舍不得两棵樟树?⑵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瞻仰宋庆龄故居,为什么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相反,如果课前通过网络读了宋庆龄在战争年代、和平建设时期的故事,那么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且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升华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是在课堂教学之后选择相关的网读内容。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能“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比如学了《三味书屋》一文,我就指引学生上网查询阅读传记作品《鲁迅》;学了《让我们荡起双桨》,我就介绍学生去网上搜索并学习一些简单的歌词和儿童诗;教了《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后,让学生上网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学习《三顾茅庐》后,让学生网上搜集《三国演义》中更多诸葛亮的故事;学习《人类的“老师”》后,要求学生上网浏览搜集有关以生物为“老师”的资料以及仿生学方面的科学知识。
⑶ 利用网络媒体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
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和阅读经验的欠缺,名著和他们有相当的距离,学生往往看不懂,从而产生畏惧心理,缺乏阅读兴趣。但经典著作是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其思想价值、文学价值无与伦比。而网上动漫、影视中有很多是对名著的戏说或改编。我们要抓住学生喜欢看影视的心理引导他们看名著改编的动漫或影视,要了解名著,一部有声有色的动漫或影视作品,比起一部厚厚的名著,来得更轻松更形象也更快捷。更重要的是许多学生本来不怎么喜欢名著,看了那些影视之后就很想读那些名著了。有人会说看影视的效果比不上看著作,但对小学生来说,有些学生根本不去看著作,如果再不看媒体,不是更糟糕吗?通过网络媒体,学生同样能够领略到《西游记》里烟云腾飞的神奇境界,体验到《三国演义》中斗智斗勇的战场,对《史记》中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引发哲理的思考……
⑷ 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网读内容
我们对学生网读的内容也不能作严格的规定和限制,使得他们不敢越雷池半步。还应让他们有自主选择的权力,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让他们去接触各种类型各种风格的媒体读物,只要学生喜读爱读都可以。比如,刘洋同学特爱读军事方面的资料,他在网上了解了不少先进的武器以及军事动态,读出了不少自己的感悟。他也由一个好动的“差生”变成了一个爱读书、爱国家的热血男孩。这样的网上阅读是真正满足内心的需要、充实自己的生活。再如有的学生特别关注社会热点,就可以让他们上网浏览时事政治、热点问题,这些问题能激起他们思考的热情,从而写下或发表自己的感受,增加了写作的动力。不同的文章,不同的画面,带给学生的感悟是不同的,在丰富的网络信息提供的作品中,应允许学生有多元理解的存在,提倡多角度、有个性的阅读。
2、 制定阅读计划,讲究网读方法
有计划地进行网读,是阅读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许多学生因网络阅读没有计划,不仅造成时间上的浪费,也使得网络阅读缺乏系统性。所以,教师要在开学初就帮助学生制定一个读书计划,按着计划约束自己、管理自己,不至于迷失在网络中。对于小学生来说,网络中纷繁的信息都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宇宙的奥秘、诸如地球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海底世界的趣闻、森林中的动物之王、历史上的人物故事、以及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都会引起他们认识世界的炽烈欲望。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程度的网读内容,结合教材把一学期要向学生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确定下来,每个月或每星期的具体网读内容还要作一番推荐,并把它列入教学计划。
学生在教师的推荐下,还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网读内容和网读要求,选择相关网读内容,并列出清单。例如,可以针对自己某门功课学的较差的现状,重点加强这方面读物的阅读等等。更重要的是还要写出时间分配计划,保证将这些时间有意义地利用起来,监督自己上网阅读活动。
和文本阅读一样,网络阅读也讲究方法。除传统的阅读方法外,如朗读、诵读、默读、精读与泛读、速读与慢读等,还应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巨大的资源库进行积极主动地探索式、研讨式、对话式阅读,从而更好地发挥主体性,强化阅读深度。
3、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上交流
许多学生在进行网络阅读时,往往重阅读、轻思考,重搜集、轻利用,他们读得多,写得少。老师应针对这种情况,利用网络平台,指导学生对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发现的新问题以及读书心得在电脑中记录下来,这时做的读书笔记就作为资料储存在电脑中,以后还可以方便快捷提取。更为重要的是可在网络中进行交流,可以把它发到网络或班级的博客上面,学生和家长甚至其他人均可登陆进行阅读,对你的读后感有什么看法,也可以以留言的形式发表在博客上面,从而创设了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自由交流的氛围。例如围绕一部作品,有感受就说,有问题就问,可形成无话不说的对话心理场,在体验的交流、观点的碰撞中,思想得到升华,阅读能力得到提高。例如,《三国演义》中,既写出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如刘备的宽厚仁爱,曹操的雄豪奸诈,周瑜的聪明嫉妒,诸葛亮的谋略高超,又表现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如曹操奸诈残忍又善于引纳人才等,对这些人物你有什么独特的看法?是否赞成既定的结论?你欣赏哪位?理由是什么?再如《水浒传》里的武松打虎有人认为是不爱护野生动物,武松也称不上英雄。你认为呢?这些可让学生在阅读中研究,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
①《小学语文教学》1998年10月,徐韵《浅谈语文课外读物的使用》 山西教育报刊社
②《青少年阅读心理与读书方法》 李广建 海洋出版社 1991年北京
③《袁蓉语文教学三十年》 1983年12月第1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④《小学语文教学》 2000年3月李冰霖《为孩子们导航——浅谈小学课外阅读指导》 山西教育报刊社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