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辅助栏目>>栏目备份>>教育教学>>教育随笔>>文章正文
探索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沈雪莲)
发布时间:2016-06-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沈雪莲

 

探索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沈雪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语文教学的起点又是识字教学,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在进行识字学习时,会感觉学习比较枯燥,教师应采用不同的策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设有力条件,让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所以,如何激发孩子们对识字的兴趣,并去主动识字,就成了重中之重。接下来我将通过以下2个案例来探索识字教学的趣味性。
案例一: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蜗牛的奖杯》
师:孩子们,参加这次比赛的对手只有蝴蝶,蜜蜂和蜻蜓吗?
生:不是。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到了省略号。
师:你可真会读书。连省略号都注意到了,想不想看看这次比赛?(出示蜗牛比赛的动画,小朋友们个个睁大眼睛,看得很认真。)
师边放动画边描述:只听“砰”的一声,比赛开始了,瞧,蜗牛甩下了所有的对手,远远地飞到了最前面,这就是“遥遥领先”,指名读,齐读。
分析:新课标在低年段明确指出了识字目标是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喜闻乐见的识字情景,让孩子们喜欢认字,识字。在教学《蜗牛的奖杯》这一课时,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遥遥领先”的意思,而是通过播放动画,激发孩子们主动识字的愿望,激发他们主动识字的兴趣。当我看到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动画,嘴里还不时发出“好远”这样的声音时,我就适时描述,你瞧,蜗牛甩下了所有的对手,远远地飞在了最前面,这就是“遥遥领先”。这样,通过情景展示,就透彻地理解了“遥遥领先”这个难点。
案例二: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会走路的树》
师:孩子们,不跟着小树出去走一走,怎么能获取乐趣呢?(出示“趣”)指名读,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生1:走加取
师:你用了加一加的方法。
生2:老师,我想到你刚刚说的一句话,不就是“趣”吗?(不跟着小树出去走一走,怎么能获取乐趣呢?)
师:呀,孩子,你真会听课,是呀,我们还能编个小字谜呢!
……
师:孩子们,我们怎样把“趣”写得更好看呢?
生1:走的捺脚要伸长
生2:“趣”是半包围结构,我们写得时候要注意半藏半露。
师:你知识学得很扎实,能够学以致用,真棒。
生3:耳朵的“耳”要写得瘦长。
师:小朋友们真会观察,为了写好这个字,老师还给它编了一个顺口溜呢?(捺脚伸长像滑梯,取字冲出半包围)师范写,生书空。
师:孩子们,在课文中,小鸟和小树去了很多有趣的地方,出示“有趣”;这样,它们获取了很多乐趣呢。出示“乐趣”;其实,在生活中我们还能看到很多有趣的事情,出示“趣事”;还能听到有趣的话语,出示“趣话”;还能听到有趣的传闻,出示“趣闻”。齐读这些词语。
……
分析:老师在进行识字讲解时,如果只是一味地讲解,会使识字枯燥乏味,二年级的小朋友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只要我们老师稍加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能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我在教学“趣”这个生字时,注重引导孩子们在快乐中学“趣”。先用“不跟着小树出去走一走,怎么能获取乐趣呢?”引入“趣”字,这样一引入,孩子们就对“趣”产生了兴趣,对接下来的如何记住这个字,怎样把趣写得跟好看,教学过程就自然流露,不拖泥带水,学生们也是学得很扎实。为了让孩子们获得更多词汇量,我并没有把所有的“趣”的扩词让大家念一遍,我而是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趣”的扩词,这样子,学生不仅能有意识地,主动去识字,而且还能记住“趣”的具体用法。这个“趣”字我讲得非常细致,从音、形、义到理解词语到读文中的句子,可是我发现孩子们在这一环节中听得非常认真,完全投入到了识字教学中。
识字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举不胜举。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只有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更新观念,才能让孩子们爱上识字并主动识字,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