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良好的习惯,促进课堂的高效(秦燕飞)
发布时间:2016-06-1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秦燕飞
以良好的习惯,促进课堂的高效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是人生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更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不仅要让孩子学到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爱因斯坦说过:“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而我们面临的这一代学生,既做不到能付出艰苦的劳动,又空话连篇,如何使他们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是我们面临的难题。
高效课堂的实施,就是本着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和学会生存。实际上学习习惯就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好的学习习惯不但重要,而且应及早培养。
那么我们的高效课堂应该怎样兼顾二者呢?我觉得培养习惯是前提。培养学生的学习效率意识,才是问题的症结。从自己平时课堂上观察的情况来看,我深感高效来自于良好的习惯。而我们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却令人担忧:
1、课堂上,侧身、斜躺读书者者比比皆是,写字不会握笔,知道“三个一”规则的人寥寥无几。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挤眉弄眼做小动作,尤其是同桌间说话,致使其他学生仿效,老师再三组织,课堂纪律仍显得混乱。
2、作业总有拖欠,不能及时完成,即使你追着屁股讨要也无济于事,越差的学生越懒。反复教育效果很不理想。
3、尽管我们一再提醒,但做题时还是很粗心,不拿学习当回事,没有自我检查的习惯,应付差事的思想严重。错题是老师的,似乎与他无关。
4、作业书写潦草,重做还是老样子。而且重做的时间有限,减量又影响知识点的巩固,不减量就影响后面的课堂,不重做就得寸进尺,越做越潦草。家校配合是最大的难题。在校的作业质量和在家的作业质量截然不同。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过分放任,我们的工作得不到家长的支持。
以上这些行为习惯,严重的阻碍了学生学习的成效,致使我们的高效课堂效率不高,我觉得应该从以下这些方面努力改变:
1、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任何问题的解答,我们一定要留给学生安静的、充足的思考时间,待他们形成自己的结果后再去与同伴交流,即使学困生也要求他在经过努力后再去寻找帮助,否则交流会是一种培养“懒汉”有效的幌子。
2、培养展示自我的习惯。采取多种激励手段,逐步使学生做到生硬洪亮,面向全体,语言清晰,从说一句完整的话,主动代表小组发言一次,到抢着展示自我,最后到体验到展示的快乐,找到自信的自己。
3、培养与人合作的习惯。小组合作,我们让学生在小组内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用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在组长的组织下有序发言、个性发言,更为主要的是组员要倾听,倾听的习惯需要想方设法的去培养和监督,甚至是牺牲教学时间下工夫去落实。
4、培养团队共进的习惯。小组要有团队的机制,以积分规则和奖励办法激励学生,以小组管理制度规范学生,以团队积分带动组员间相互督促和帮助,使学生时刻有“我因小组而光荣、小组因我而自豪”的思想。
“日积成习惯,月累成品质”。让我们共同携手,共同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