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辅助栏目>>栏目备份>>教育教学>>教育随笔>>文章正文
课堂,该给学生带来些什么?
发布时间:2015-11-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朱丹萍

 

课堂,该给学生带来些什么?
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朱丹萍
今年11月份我有幸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这次峰会的主题是“聚焦数学核心素养”,专家们通过学术报告和研究课,向我们阐述了“数学核心素养”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等问题,为我们解疑答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尚志教授作了题为《提高教师素养》的专题报告,他用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的片断来比喻,形象生动,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把课程比作太极剑,把教师比作张三丰,把学生比作张无忌。在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描述到:张三丰领导的武当山被敌人围困,为了击退敌人,保存自己,张三丰将自己新创制的太极剑传授给弟子张无忌。与敌人搏斗,需要的是招数。但预先不知道敌人在搏斗中的招数怎样变化,如果张三丰预先教张无忌一套固定的招数,死记硬背拿到搏斗中去依次“演出”,一定失败。张三丰教了一些具体的招数,目的并不是让张无忌直接用这些招数,而是希望他从这些招数中领会所蕴涵的规律,也就是“剑意”,在“剑意”指挥下随机应变产生出另外的招数来克敌制胜。
课堂教学的目标不是要求学生记住所教的动作招数,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应用于实战,即用来解决问题,包括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教师不能“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发布一些“圣旨”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当让学生通过解决示范性案例来领会其中的规律,再在这些规律指导下解决千变万化的问题。这叫做“通过有招学无招,无招胜有招。”
按照学校计划,我要执教一节数学研讨课,选择的内容是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李教授的报告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教学设计时我一直在思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给学生们带来些什么,学生的脑中又能留下些什么。我想,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学会正确地运算,而且还要让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掌握方法来探索、解决类似的问题。因此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1、引导学生探索连加后,及时进行反思回顾,总结出研究这一类问题的步骤,即说题意、列算式、算得数;2、在新授连加、连减后,及时引导学生把连加、连减和之前学的加减法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新知识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但与原有的知识又有所不同;3、在连加、连减练习后,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对连加、连减理解得更透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