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冷漠”伤害幼小的心灵(马丽娟)
发布时间:2015-10-1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马丽娟
别让“冷漠”伤害幼小的心灵
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马丽娟
“谁来说一说你一天的作息时间是怎么安排的?”这一问题刚抛出,孩子们就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可是,举手的孩子却寥寥无几。这时,我注意到了课堂上以“调皮”闻名全班的小吉同学,注意到了他那只高高举起的右手,更注意到了那急切的眼神和表情。担心他的回答会跳脱这个问题,我打算忽视他。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发言,那只高举着的小手也渐渐地放了下来,那渴望的眼神也渐渐变得落寞、失望......让他发言?不让他发言?我纠结着......最终,那失望的表情刺痛了我的眼睛。“吉同学,请你......”话还没说完,小吉同学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射出一种快乐的光芒......
许多老师可能也会有这样的困扰:面对一些学困生的举手,如果让他发言,他的言语可能会天马行空,与问题不着一点边际;如果不让他发言,他那只一直举着的右手时不时会刺进自己的内心。
对这些学生的举手发言视而不见,用“冷漠”冷暴力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其实比体罚或变相体罚更让孩子难以忍受。
有些平时在学校看上去默默无闻的孩子,到了家可以说是称王称霸。所以,由此可见,在孩子的心目中,老师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老师是学生的楷模,学生一天中大半的时间都在学校,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每个人都有过在校的经历,做过学生的我们都会有这样“爱屋及乌”的体验:如果自己喜欢某个老师,那肯定会喜欢这个老师所教授的学科,可能尽管自己在这门学科上的成绩并不怎么理想。学生会在乎老师的态度,老师的态度也必然会对学生的言行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因此,“冷漠”会刺痛学生的心灵,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正是处于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刚开始形成的阶段,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孩子们拥有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心灵去触碰心灵才能产生爱的火花。用充满爱的心去接触每一个孩子才能让他们真正地长大成人。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