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辅助栏目>>栏目备份>>教育教学>>教育随笔>>文章正文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李煜?
发布时间:2015-04-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臧明艳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李煜?
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臧明艳
讲完辛弃疾的词,在孩子们的满心期许下,我上了《虞美人》一课。 从南唐说起,那个朝代的名字那样美,美得如梦如幻也注定转瞬即逝。李璟和李煜并称“南唐二主”,其子更胜,然而他“做个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做君王”。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李煜?
有了之前学习辛词的基础,孩子们对我讲李煜,也更能理解和接受。我一直认为,古人的名、字、号,都隐约预示了他的一生。李煜名从嘉,“嘉”为美好,他不喜战事,只求人间一切美好之事。字重光如潋滟波光,漫天星辉,然而终是镜花水月。号钟隐,“钟灵隐秀”,他有满腹才情,却只愿寄情山水。这样讲,会以最快的速度,让孩子触摸到李煜词的本质,是与他的性格大有关系。 
李煜延续花间派柔美的词风,却又是婉约派的鼻祖。很可惜,这首词是李煜的“绝命词”,七夕之夜,他在被囚禁的小楼,命歌妓彻夜唱之,终于换来赵匡胤一杯毒酒。 通过学习,孩子们能轻易判断“虞美人”为词牌,初读两遍,就很流畅。班里最不愿举手的同学也肯读。不少孩子甚至能一下抓住词眼“愁”。词的上阕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春花秋月”与“东风”本是最温柔美妙的意象,然而在亡国的李煜眼中,何尝不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花非花,月非月,东风不暖,尽是愁!故国仍在,君主已易,天下何处能容他?人间美景和李煜的悲凉强烈碰撞出的词情,一瞬间就击中了孩子的心,也完全融入进他们的朗读中。 下阕中,“雕栏玉砌”,多么华美,那龙座与宫殿,与他何干?如晋明帝所言“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只将愁苦付春水。一时间,与曾经学的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互为应和,言语之间一旦相同,朝代与作者都会隐去。我又和孩子们说起陆游在沈园题的《钗头凤》:“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陆游的情殇,在李煜的国愁面前,还是黯淡了。
春风吹皱一江春水,似乎仍是千年前的那江春水,宋词还在,读的人渐渐少了。给五年级孩子上宋词课,似乎是一种仪式,是我以独有的方式送他们步入青春之门。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件对我们来说都很有意义的事件中,我领悟到了,诗词的教学,离开字词的肢解,还原完整言语所携带的一气呵成的情感,通过诵读词人一系列作品,千年前流传至今的文化,诗词本身想要表达的词人的内心,一样可以被孩子悦纳,一样能给他们的精神和心灵带来震撼。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