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辅助栏目>>栏目备份>>教育教学>>教育随笔>>文章正文
别让情绪“扰乱”课堂
发布时间:2015-04-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秦燕飞

 

别让情绪“扰乱”课堂
                                        洛阳中心小学     秦燕飞
     正在我有声有色地讲计算重点时,我发现一节课中我用眼神提醒过好几次的他们俩,又把头凑在了一起说话,忍无可忍了,我怒气冲冲地走过去……结果,四十分钟的课堂就这样结束了,教学任务也没有完成。
    作为教师,我们都有着同样的经历:课堂上,老师正讲到关键处,忽然发现有个别同学不注意听了,或做别的事情。这下不得了了,无名之火油然而生,当然少不了一顿恶批。脾气是发了,可刚刚进行的教学却被打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分散了,重新整顿起来,是不是比先前要强呢?有时我们也顾不了那么多,时间不等人啊。
    作业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火气也慢慢上升,怎么会这样呢?明明已经说得很清楚,肯定又是上课没注意听。等到下一节课,又少不了火冒三丈,但显然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降低了,老师的情绪也不好,一节课上得似乎很勉强,慢慢地,我们的眼中似乎只能看到学生的缺点、学生的不足,语言也只有埋怨、指责、批评。而学生在老师面前也不敢直起身子、抬起头。他总感觉自己是不是哪里又做得不对、不好了,长此下去,老师的脾气越来越大,学生的热情越来越低,学习越来越被动,我们的教学也越来越困难。
     怎么办呢?要想我们的学生有改变,得先从改变我们自己开始,调整好我们的心态,不要让不良的情绪“扰乱”我们的课堂。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就是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探求新的知识铺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果教师的情绪不稳定,教学时必然会颠三倒四,毫无秩序,课堂气氛单调。起主体作用的学生就容易失去兴趣,注意力也不会集中,这样的一节课学生肯定听得糊里糊涂,不知所以然,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教学效果,更谈不上教学艺术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挺难,这一切都是因为对学生爱的太深……
     其实,作为一个老师,应该要求自己必须有较强的自制能力。走进课堂心里只能有一个想法“教好学生”,这样才能心无愧疚,把这份“良心活”做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