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辅助栏目>>栏目备份>>教育教学>>教育随笔>>文章正文
等你追赶我们的脚步
发布时间:2015-03-1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邵丹华
等你追赶我们的脚步 洛阳中心小学 邵丹华 今天偶尔读到一篇文章,提到有关“差生”的教育理念。大师所指的“差生”是分三种类型的:一类,教师的任务是“激发他的觉醒”。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时的差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前两类“差生”实际并不是“差生”。只不过他们的潜力或天赋暂时没有被教师发现罢了。对于第三类,也就是称之为“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也是最难转化的学生。 这时让我想起我们班上的杨同学, 开学第一天,对他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我拿着开学报到的名单逐一点名时,我就发现一个小男孩埋头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我走过去问他叫什么名字,他一声不吭。我试图拉开他抱着头的手臂,他却抱得紧紧的,哽咽着,此时我脑海出现的是想法是难道他走错教室了,不知道自己在哪个班?害怕的?为了了解情况,于是我就蹲在他旁边,耐心地跟他聊起来,问他今年几岁了?爸妈叫什么?以前在哪上的幼儿园?……但尽管我说什么,他都不搭理我。没办法我只能等班上学生来齐了,我才知道他是不是我们班上的学生。眼看缺的几个学生都来了,就一个杨同学没来,于是我又试着问他是不是杨同学,他只顾低头抽泣,幸好前天家长都留了手机号,于是我就打电话给家长,说明孩子的穿着,书包颜色,得到家长确认后,我长舒了一口气。但他还是不理人。我想也许是第一天上小学一年级,看到陌生坏境不适应吧。我还让周围的同学下课后多和他说说话。其他小朋友都很热情,一下课就围过去跟他说着说那,可他还是保持来时的姿势。 从那以后的一个星期,每天都是挂着眼泪进教室,然后像”乌龟”一样躲在桌肚里,我软硬兼施,都毫无办法,跟其父母沟通,说在幼儿园就是这样,哄也哄了,训也训了,听到这我都要泪奔,天天授新课,而且拼音是学习语文的基础,父母无所谓自己孩子在学校是否学到了什么,太多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是一开始连拼音学不好,那我都能看到他以后学习是怎样了。每天当他能正脸面对老师和同学的时候都是快两节课后了。一开始我都语重心长地跟他讲道理,告诉他应该怎样做,但他每次都以泪流满面的方式回应我。我很迷茫,不知道该怎样做。每天放学都要帮他补新教的内容,可是发现无论怎样教他,他都记不住,让我苦恼不已。但是万事总有根源,我找到他学习困难的原因再对症下药是不是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于是我从父母“下手”了解情况,除了学习,其他事情一学就会。难道他是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母亲文盲,父亲上过几年学,有个六年级在读的姐姐,姐姐成绩也一般。每天在校没掌握的知识我都要求回家继续巩固,这样的任务只能交给父亲。父亲很配合,也很无奈,花了很长时间,但他自己不肯动脑记住,不肯学,渐渐家长也失去了信心。而作为老师的我们也深深感觉到他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学习热情和一般学生差很多,但是只要和学期无关的事情他都能和其他孩子一样。老师和家长在着急地关注他学习时,他却置身于这件事之外,无痛无痒,叫我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用一点脑也不用一片心。 在没读今天这篇文章时,我也不知接下来应该怎么办?怎样唤醒他学习的能力一直是我想知道的答案。看了这篇对各类差生背后成因后,我也反思着平时对待他的一些态度和做法。是不是对于这个特殊的孩子来说,是否要回到教育的本质,不是每天关注他学到了什么?而是怎样引起他对学习的兴趣,热情。鼓励他,帮他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激发他的求知欲。一个班的学生,总有好有差,良莠不齐,“培好”是一门艺术,“扶差”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作为教师,我还要不断的钻研这门高深的学问,争取让所有的学生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等待你追赶我们脚步的一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