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辅助栏目>>栏目备份>>教育教学>>教育随笔>>文章正文
挖掘教材,渗透数学思维
发布时间:2015-01-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陈幼峰

 

挖掘教材,渗透数学思维
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陈幼峰
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多学生在学校里会答题、解题和考试,但是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却不会用数学的方法去思考和解决,究其原因就是这部分学生在学校掌握的主要是程序性的知识,数学思维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数学思维在课堂中的渗透,比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想想做做”中有这样一组练习“48-5、48-15、48-25”,通过这组练习,不仅可以让学生熟悉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退位减)的计算,更要通过观察、比较,探索出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减少)几,差就减少(增加)几的规律,教师更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教材,发展学生的思维。
我在教学时进行了如下尝试:
(1)你能计算下列一组算式吗?48-5、58-15、68-25。
(2)学生独立计算,并观察比较这一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3)交流想法,总结规律: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增加(减少)几,差不变。
(4)利用规律,完成下面的填空。57-18=50-( )、57-18=( )-8。
(5)利用这样的规律,你还能写几道算式?57-18=( )-( )。
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从一开始的先计算等式一边的结果,然后利用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这样的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到后来的把等式左右两边的算式看作一个整体,去发现两边被减数、减数的变化,利用规律直接写出结果,这种从计算到利用变化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转变,正是从“算术”的学习到“代数”学习的转变,是对“数量的理解”到“对关系的理解”的转变。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