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式,不同效果
发布时间:2014-12-2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戎
作为一个体育教师,尤其是想我们这种新教师来说,每节体育可都希望学生能按照自己的要求有序地进行运动,任何举动都要在老师的监控下进行,可是结果却是在一开始的准备活动中有些学生就开始蠢蠢欲动,于是乎我们总是要通过哨音或者提高音量来控制住即将“爆发”的场面,这样的课老师上的累,学生也不开心,渐渐的就形成了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其实不然,一节好的体育课不是靠安静与整齐就能完成的。
记得有一次上武术课时,上课的预备铃已经响了很久了,但是学生依旧没有站好队,我非常的生气,大步走到学生面前:“你们是没有听见铃声吗?先全体站五分钟,站好了我们再继续上课。”学生顿时安静了下来,可在这暂短的几分钟里虽然都站的很标准,也没有人说话,但是我都看得出来绝大部分的学生还是很不情愿的,因为之前我就和大家说过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学习第二节武术动作,也许是同学们对这节课不感兴趣,所以上课都快十分钟了大家也没有做好准备。之后的课我们我按照了原来的教学计划进行。同学依旧是那样的无精打采,那样的安静,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也是那样的听话叫他们动他们才会伸手动脚,一节课下来,一点活力也没有,并且全班48个人就只有5个人会做。我感到非常的奇怪。
第二天的体育课上,我就将学生分成分男、女生各两个组进行练习,首先是让会做的5个同学示范了一下,然后在简单讲解了一下这节容易出错的地方,接着就让学生分组练习,然后每一组找出几个负责的同学,让我惊讶的是不到十分钟时间,就有几个学生跑过来告诉我说:“他们小组已经可以了。”我带着怀疑的态度走过去喊给他们做给我看,真的是人人都会做而且做的都很不错,每个动作都做的很到位。接着其他小组也纷纷要求我去检查,他们都做得很好。
这节课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课后我也询问了一些老教师,也进行了思考,认为导致这两节课出现上述不同原因的就是在于教学方法的不同,一味的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要求去练习,改变他们天真爱动的性格这样的方法是不可取的,体育课该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体现学生为主体,确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如果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学习,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这样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从而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并且不能忽视学生天真爱动的性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的去改正他们的不足之处,克服一定的困难。使学生们的身心得到均衡的发展。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共同发展,多理解学生,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