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辅助栏目>>栏目备份>>教育教学>>教育随笔>>文章正文
语言也美丽, 当“不好”遇到“不足”
发布时间:2014-12-1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孙俐

 

人的自信一半来自自己,一半来自别人。一个人如果从来不欣赏自己,他不会拥有自信,一个人如果从来不被欣赏,他也不会获得自信,当学生被老师或者自己认为不会画画或画得很差时,他一定会对美术失去兴趣,从而不爱画画。
 
一节美术课上,我走到一位一年级的小朋友身边想看看他画得怎么样了,结果,孩子用双手死死地遮盖住自己的画,嘴里还喃喃地说:“老师,我画得不好看。”我笑了笑,说:“你想不想把画画好呢?”他点点头,缓缓地移开了手,我拿过作业,仔细地端详了一边,说:“孩子你刚才说得不对,你画得不是不好,是有不足。你看,你的颜色涂得特别认真,还有你很胆大,画得东西都很大,只是有些地方的颜色涂得太暗了,看不清楚东西了,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鲜艳的颜色来画。”孩子点点头,愉快地取回作品进行修改。后来小朋友又把修改后的作品拿给我看,这次他还很认真地告诉我,他是怎么想的。
 

“不好与不足”虽然词意相近,但是影响却各不同。“不足”是对人的肯定并有能改进的趋势,有激励向上的积极作用。“不好”是对人的否定,存在消极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会并善于运用积极的、带鼓励性的语言去引导学生,评价孩子,扩大优点、弱化缺点。这样,一定可以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使其正确认识自身的问题与优势,从而扬长避短。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