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辅助栏目>>栏目备份>>教育教学>>教育随笔>>文章正文
创造原来这么简单
发布时间:2014-10-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殷立新

 

2014年江苏省普及机器人竞赛分赛区在我校举行。本次竞赛小学高年级段的内容为“迷宫寻宝”。在计算机虚拟迷宫环境中,需要选手在一小时内搭建一个机器人,并编写程序,在迷宫中搜索得分物,并顺利到达出口。得分为得分物的分数任务加上剩余时间分。竞赛不光要同学们能顺利完成任务,还要看谁做的机器人到达出口的时间最少,才能成为获胜者。

为了组织好参加本次比赛,我们从四年级中选拔了30名同学进行了培训。培训过程中,我们指导学生障碍传感器的使用以及判断语句编写。我们教给同学们最基本的知识,然后让同学们自主创新,不断摸索小车的最佳搜索方式:速度快而稳定。同学们不断地修改马达速度和障碍传感器的测障距离,不断发现其中的规律。王超坚同学第一个发现了机器人距离墙壁的最佳距离,并成功让机器人到达了迷宫的出口。张之豪通过修改马达速度,发现了小车最稳定的搜索速度。王之烨通过不断地尝试,找到了如何提高竞赛的成绩的最佳技能……

通过同学们的探索,总结出了本次竞赛的最佳方案。很快,最佳方案在同学们之间传开了。竞赛顺利完成,我校30名同学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从本次竞赛辅导过程中,我们看出同学们的创造力是很强大的,只是我们平时没有给他们创造的机会。机器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让同学们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动手动脑,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爱因斯坦说:“解决问题往往是创造的开始。”有了问题,学生思维才会开始活动,学生的创造“潜质”才会被激发。

我校2000年在学校发展规划中将大力开展校本特色教育,机器人教育就是其中一部分,机器人教育的意义,是使用一个全新的教学工具为载体,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因此机器人活动并不是简单地组织一次学生活动或参加一次竞赛,而是让同学们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去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便造力。在日常训练中,每次出现问题我们都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而是要求他们寻找到底哪里出现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如果他们遇到困难,无法解决,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有些问题反复出现和解决多次以后就形成了一种直觉,而且这种直觉不仅对已经遇到过的问题有效,还能迁移到解决一些未曾遇到过的突发问题中。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