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请别让孩子只记得“脚后跟”
发布时间:2014-06-0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汤云霞
台湾作家黄武雄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父亲的脚后跟》,讲述的是作者小时候,父亲常带着他进城,每次都是紧盯着父亲的“脚后跟”,才不会迷路。有一回,过桥的时候,父亲可能急着赶路,没有等他,于是,虽然已经走了二、三十趟的路,他竟然一点也不认识,只能待在原地,哭着等家里人来接,直到午夜。
正如我们学骑自行车,刚开始时会有父母扶着,慢慢地父母会轻轻地放手。这由扶到放间,我们就成长了。即使会摔个四脚朝天,鼻青脸肿也没有关系,因为成长需要放手。
最近我看了一部电视剧《女王的教室》,讲述了像女王一般自命为最高权力者,支配着整个班级,严格地令学生们非常痛苦的老师,与一边不屈不挠地对抗她,一边不断成长的学生们的故事。这位马老师经常对学生说:“你们需要的自由是需要付出相等的代价的。”即便如此学生们仍是要求自由,马老师同意给予自由。自由虽好,但学生没有行使自由的能力,由此出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
我想此时马老师应该给予指导和帮助,但是却没有,反而“落井下石”,给学生制造矛盾和压力。学生每天都和老师的霸权“对抗着”,在与老师痛苦的对抗的过程中学生懂得了相互宽容和原谅,懂得了团结,学会了当遇到无法逃避的困难时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现状,学会了相信自己所相信的并且付诸行动,学会了尊重生命。作为一个教师,这正是我期望的教育结果。试想,如果马老师事事“扶着”学生,是否会有这样的教育效果?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成长的路上需要挫折,需要困难,需要放手,过度的帮助只会让学生学会依赖,自私,懒惰,没有担当。
转眼间,我的角色已从学生转变为教师。这是一个责任重大的职业,我坚信我能履行好这份职责。从现在开始,我选择成为一位严格的教师,敢于让孩子接受挫折,面对困难,承受痛苦。犹如那展翅的蝴蝶,必须接受破茧的痛苦,才能翩然与春天。我不会让孩子们只看到我的“脚后跟”,前面的道路是他们的,他们要用自己的方式演绎自己的生命。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