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课联系,让学生一玩到底
发布时间:2014-01-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戎
家课联系,让学生一玩到底
前段时间我在给一(4)班上爬行课,我按照老办法,首先教爬行的动作方法,动作重点、难点和练习方法、注意事项,最后要求学生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刚开始时,学生们还能够积极认真地练习,开练习几遍后,有一部分同学就开始出现厌烦的情绪,态度不认真,动作变形,有的加进了自己的一些动作,甚至有些学生开始说话。我发现后,非常气愤地批评了他们一顿,但之后的练习,他们依然很懒散,有的虽然在认真练习,却似乎缺少了刚才练习时的激情。批评完他们之后,我也在反思,为什么他们会出现厌烦心理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课后我反复思考,根据爬行运动的特点,我设计了“协作爬行”的游戏,刚开始的时候要求两人一组,一人做“山洞”,一人爬行钻“山洞”,之后再三人一组,两人做“山洞”,一人爬行,最后直到分为四人一组,多人做“山洞”一人爬行,每次爬行都进行比赛,并及时点评。观察发现没有偷懒的学生了,他们的爬行动作比以前也显得更灵活了。直到快下课了,还有学生围着我说:“老师,下节课我们还做游戏吧。”我高兴地说:“好呀!不过现在你们可以想一想怎样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做这个游戏。现在我扮演妈妈,谁来和我做这个游戏?”许多学生根据老师身材高大的特点,从我的头前、腹前、两腿前钻过,相当于钻过了“四道城门”。课后我及时以飞信形式将本节课后需要家长配合的事告诉了家长,要求他们尽量配合孩子一起游戏。
低年级孩子喜欢做游戏,喜欢竞争,希望自己的言行和想法得到他人的肯定与欣赏,采用游戏的方法、竞赛的形式,加上适时适度的激励性评价,学生们始终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状态,他们的学练动机就很容易被激发出来,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孩子们一直处于被动练习的状态,那么他们只是身体活动的参与者,不是思想和身体合二为一的参与者,久而久之必然会是去练习的兴趣。教师适合、积极邀请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锻炼,使课堂教学得到了有效的延伸。在游戏中学生的身体得到了锻炼,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更加融洽,从而更好地发挥教育的合力。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