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辅助栏目>>栏目备份>>教育教学>>教育随笔>>文章正文
由知识卡片设计想到的
发布时间:2013-12-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吉红英

 

由知识卡片设计想到的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吉红英  
记得在教学《游天然动物园》一文时,学生对这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一、他们有亲身经历的同感;二、又对天然动物园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利用这一点,我便让他们为这一课设计一张知识卡片(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再加上课外资料收集设计一张图文搭配的知识卡片。)。很多学生听到这里就显出知难而退的情绪,积极性减了大半。为了鼓励大家动脑筋,我没有降低难度,反而故意加了难度,目的是让大家感到有新鲜感,然后产生兴趣。我说:这一题确实难了一点,但只要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以前我们办的小报,书上的资料小卡片的设计,再加上你们的集思广义,你们准行。没想到,我这样一讲,大家兴趣来了,都挠耳抓腮的冥思起来。好一阵子,有的在想内容,有的还在苦思,有的则在纸上设计设计┅┅到交知识卡片的时候,我收上一看,果然有点欣慰。本来的意欲是让大家开动脑筋,完成作业,没想到大家给我这样一“迫”,竟有如此功效,尽管说不上精妙,结构也不算严密,内容也不算丰富,但是,我被同学们积极性所感动了。为了不让大家那种刚兴起的“设计家”的兴趣被淡化,我便利用晨会课说:这次卡片设计,大家都觉得挺难,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被我们攻破了,令我想不到的是,原来我们班有好些同学都很有设计的潜力的,他们只要敢于尝试,多写多练,将来可能会成为新一代的设计家或文学家。我还把他们的卡片放置于黑板报上,然后让学生通过学生评学生的,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增添自豪感和积累知识、设计的兴趣。
使我更没想到的是,这次的知识卡片交流起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接下来的口语交际、成语理解、作文等学生都主动要求为其设计知识卡片,看着他们一次次的呈现出的知识卡片,欣赏着一张张佳作,不光是我由衷地赞叹,连任课老师只要走进我们的教室,都要向我说:“他们设计真得好!”“他们做得是越来越好了,你看连卡片上的颜色搭配他们都注意到了,更重要的是卡片上的内容是越来越丰富了。”我乘着这种热潮再掀它一个“浪”——让全班同学每次评选“设计星奖”、“内容星奖”“整体星奖”,意在培养欣赏兴趣和欣赏水平,增加竞争力,丰富学生为设计而积累的知识。
思考一:“鼓励比表扬更有力量”。
曾听上海一位教育专家来顺德讲学时说过:“鼓励比表扬更有力量。”通过以上案例得以证明,学生在困难面前,最需要的不是表扬,也不是责备,而是鼓励。因为表扬意味着“肯定”与“奖励”。在没有成功的前提下加以表扬,只要有脑筋的学生都会知道老师在哄他,老师的表扬是不实在的,做得不好,有自知之明的学生还会产生自卑感,觉得老师在给他套高帽子。某些学生或者会认为老师喜爱胡说,表扬同学太随便。总的来说,批评和表扬须慎重,要讲究实事求是。对于一些性格浮躁的学生,多表扬还会产生副作用——骄傲自满,狂莽自大,不再稀罕表扬。这时,表扬就失去鼓动力。而“鼓励”能鼓动人克服困难,增添信心和力量。“鼓励是用语言或文字等激发人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创造性活动特别需要鼓励。”“学生都是朝着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在学生做不出来时,给他降低难度,意味着对学生能力的一种否定,无疑久而久之会让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失去自信心,这是消极的。只有让学生提高勇气,征服困难,从中获得成功感,他们才更有勇气去征服更多的困难。一个能把自己的聋哑的小女孩培养成大学生的聋哑学校校长周宏曾在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时说过:“教育的奥秘概括为一个字‘行’。”这就是鼓励的力量。
思考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这次作业使我深刻地体会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人们积极从事实践活动,不断获得认识,开阔眼界从而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的推动力量之一。为什么学生怕写作文,为什么学生怕学语文,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积极情绪没有给调动起来,笔者了解到学生对比、竞争看得比较重,于是特意让学生进行评比争星,能获得星就标志着克服的困难越大,成功感就越强,因此,学生要完成的欲望就更强,所以才出现“主动要求,定时展览”的局面。当学生第一次尝试的结果出来时,笔者认定,假若不给予及时的鼓励,学生积极尝试的情绪就会下降。既然“兴趣”这棵小苗苗长出来了,我们就得想办法不让它夭折。因此,保持积极情绪,培养和保持兴趣才是最重要的。因而笔者对学生作品的好坏不作评定,而是让他们在不断的交流和品尝中,认识自己,完善自我。
思考三:实践是最直接的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为“文学教育是培养语文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要引导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从中吸收文学作品的精华,领悟作品的内涵,以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加厚学生人文底蕴的目的。”而笔者认为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只是一种再造想象的体现,是一种输入的过程,当学生吸取到一定程度,让他们尝试着输出,检验一下自己的消化水平,这样会让他们更加知道自己今后需要吸取些什么?进而促进阅读能力(尤其是对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的提高。在培养语文审美情趣的过程中,如果说“读”是一个思考性的,间接感受的过程,那么,“写”就是一个实践性的,直接体验的过程。因为只有通过尝试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成功与不成功的体验中,才更深刻地体会到优秀作品的精粹之处。笔者让学生欣赏自己的作品,评选“设计星奖”、“内容星奖”“整体星奖”,除了增强写作兴趣,也在培养欣赏情趣,提高欣赏水平,促进语言提炼的能力,积累丰富的知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