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的意外
发布时间:2013-12-1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马丽娟
今年我刚刚担任三四年级科学课的教学,总觉得上科学这门课煞费我的不少苦心。教师上课前精心设计教学的过程,在课堂上往往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孩子们会提出形形色色的课堂问题,这样课堂会变得难以控制,“意外”也随之而来。这样“非预设性的教学”也成了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特征。当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意外”时,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应变才能使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呢?
那是四年级的一堂科学课。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了一些蔬菜、水果和其他食物,学生带的食物各种各样。当我讲完食物里含有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后,让学生找找每种食物里含有哪种成分。由于学生带的食物不一样,所以产生了五花八门的答案。小组汇报时,有些杂而乱。我课前让一个学生带了碘酒,给土豆、红薯滴上碘酒后,发现土豆、红薯并没有变蓝。失败的实验引发学生们的议论:“咦!怎么没变呀,不是和原来一样的吗?”我也有些紧张,仔细一看找到原因了。原来这个“碘酒”其实不是真的碘酒,学生弄错了。这可怎么办呢?于是我说:这个马铃薯太调皮不听老师的话,咱们再换一个听话的。我赶快把课前实验过的那个碘酒找出来,重新做一遍,马铃薯终于变蓝了。
经过这个小意外,我深刻地体会到现代课堂是一个变幻多端的小世界。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深切感受到科学的严谨、神奇,促使我不能有丝毫倦怠和马虎。认真备课、上课、查阅大量资料,成了我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无论有多忙、多累,只要一想起课堂上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再累再忙,我也毫不懈怠。
科学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的潜力也是无穷的,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挖掘,我会和孩子们在这条探索的路上不断勇往直前!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