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插画的作用
如今,没有一套精美的课件的公开课,似乎就是一节没有时代气息的课。确实,制作精良的课件确实能给课堂带来不少的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硬件设施不是很齐全的学校,加上老师精力有限或不擅长制作课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很难做到每节课都制作课件。因此,课文中丰富精彩的插图会对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为高效课堂的实现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
下面是我教学的两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去公园玩吗,为什么?
生:因为公园有漂亮的花,有小朋友,有飞舞的蝴蝶……
师:那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梅花山(板书),请大家打开课本,仔细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美丽的梅花,很多人,很多的花……
师:这么美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那里欣赏美景吧。
学生看到了晶莹的梅花,如潮的人流,茂密的树木,一切都是那么美丽,充满着勃勃生机。学生内心自然会发出“多美”的感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当我告诉学生,这儿画的就是祖国的江南美景时,学生内心自然就产生了对祖国的热爱。
片段二:
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后。(《陈毅探母》)
师:请仔细观察课文中的两幅插图,画的是什么?
生:陈毅爷爷和妈妈亲热地说话,还帮妈妈洗衣服。
师:观察得真仔细,从这两幅图中,你觉得陈毅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很勤劳,给妈妈洗衣服
师:那你会帮妈妈干些什么吗?
生:我会帮妈妈扫地,收碗筷,拿东西……
师:还看出了什么?
生:他非常孝顺。
师:说的非常好,他对妈妈非常好,那小朋友们,你们对你们的爸爸妈妈好不好啊?
生:好!
师:大家都是非常勤劳、孝顺的好孩子,真棒。
在这里让同学们观察插图,插图的人物表情自然清晰,能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陈毅爷爷的孝顺,对母亲的爱,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因此达到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生发对心灵美的追求,从而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小学阶段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优势,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充分重视插图的作用,引导孩子充分地观察、感受。对课本插图的有效利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充分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引导学生理解插图与课文的联系,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