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辅助栏目>>栏目备份>>教育教学>>教育随笔>>文章正文
做孩子与家长的“传声筒”
发布时间:2013-10-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顾静飞

 

做孩子与家长的“传声筒”
洛阳中心小学顾静飞
一转眼,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在这50天里,我发觉教师在孩子与家长之间“传声筒”的作用越发显著。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亦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能改变所有孩子的思想,亦无需改变,但是教师作为园丁一般存在,有必要为孩子与家长构建起沟通的桥梁,这样祖国的花朵才会在滋养自己的这方土地上茁壮成长。
在我与孩子亲密接触的这些日子里,我也时刻在跟家长打交道,不少家长向我反映:孩子在家不听大人的话,但是孩子认为老师讲的话就是对的,老师要求的会尽量想办法做到,但是老师没有要求的,孩子就绝对不愿意做,还会义正言辞地反驳说老师没有交待。这或许可以认为是孩子唯师主义的体现,但这也可以认为是孩子不愿意接受额外负担的借口,教师的导向性作用可见一斑。当然也不乏一些家长反映,孩子不愿意跟他们交流。这种现象怎么会存在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呢?
许同学从开学到现在,一直都是我的关注对象,因为他作业慢,上课不爱举手回答问题,却喜欢跟其他人讲话,影响自己不说,还打扰到周围的同学。对于我来说,他甚至就是一颗“眼中钉”。于是,我就跟家长反映了他在学校的表现。他的爸爸在言语中透露出自己的无奈:“他从一年级开始就是这样,怎么说都没用,我也打,打了还是没用。”但是有一天,他突然变了。在课堂上,他认真听讲,积极举手,课后做作业特别快。这一反常态的表现令我大为吃惊,于是课后我问他原因,他的回答居然是:“要放国庆长假了,我很开心,我想表现好一点,爸爸就会让我玩电脑了。”于是,我又向他爸爸打了“小报告”:或许该合理改变一下教育方式了,棍棒教育在许同学身上不起效果,而小小诱惑说不定能调动许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没过多久许同学又恢复原样了,默写只对了几个,我又及时跟许爸爸联系,希望他能及时跟孩子沟通,问清楚原因。结果,隔天早上,许爸爸就打来电话说,孩子不愿跟他交流,连话都不想跟他讲,并希望由我来跟许同学沟通。利用课余时间,我就像大姐姐一般,跟许同学聊聊天,他毫无隐瞒,一下子就道出了原因:“我不想跟他讲话,因为他老是说我,有时还会打我。”我这个“传声筒”,理所当然地第一时间将这一情况反馈给许爸爸了,许爸爸表示会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近期,许同学确实有小小的进步了。
确实,并不是所有家长生来就会教育子女的,任何家长都有一个不断摸索、不断改善的过程。当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出现障碍时,教师这个“传声筒”就应该及时起到作用,教师在关心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与教师的相互沟通与合作才能使教育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下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