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辅助栏目>>栏目备份>>教育教学>>教育随笔>>文章正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3-06-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柴丽君

  我读

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柴丽君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苏霍姆林斯基专门为中小学教师写的,是为了更好的解决中小学的教育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所以教师读来也觉得很熟悉,容易产生共鸣。阅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感触颇深,学到了很多也解决了不少实际教学中产生的困惑。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到过,“教育和教学的艺术和技艺,是发挥每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们感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绩的喜悦。”这句话让我想到的是,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教育教学的最高水平并不是让学生记住所有的知识,我们国家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以及众多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要想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且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完整而准确的牢记。真正的教育教学应该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掘自身的潜能,快乐的学。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常常习惯于确定一个答案,固定了学生的思维,部分学生扩散思维,有创意的回答还可能被视为错误或捣蛋而耽搁了,从而抹杀了教育真正的意义。
关于怎样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要天天看书,终生与书籍为友。”也就是我们现在强调的终身学习的概念。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的视野越来越宽阔,知识面越来越丰富,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作为一名教师,以前人们所说的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说法已经不准确了,要想真正较好学生,我们至少得有一泉水。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所有各方面的知识,虽不及一定要熟知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及天文地理,但所有方面也需要有所涉及。教材中的内容只是常识,教师还要广泛涉猎知识,既源于教科书又要高于教科书,将难以消化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材宽广得多的时候,才有可能深入浅出的应对所教的内容,将死板的教科书变成激发学生兴趣与主观能动性的有效途径。
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所以阅读不仅仅是为了上好一节课,更重要的是要把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生活经验和思想精髓传播下去。读书不仅是教师的一种喜好更是一种责任,教师要把课上好,就必须充实自己,不断的读书增进知识广度与深度;同时,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修养,就必须读书增强智慧;教师要研究学生问题处理学生问题,还得读书学习心理学知识。
因此,为了更好的上好一节课,教师要不断的学习,特别注重阅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唯有阅读才能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底蕴,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教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教师是一份神圣的职业,我们要学的还很多很多,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发展自己。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