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辅助栏目>>栏目备份>>教育教学>>教育随笔>>文章正文
音乐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13-05-0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威娜

 

《小伞花》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悠长而流畅的声音唱《小伞花》,做到富有弹性而轻盈。
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音乐舞蹈的创编与表演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创作和表现力,充分发挥他们良好的合作能力。
3.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和表达同学间的真挚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学唱《小伞花》,掌握附点节奏和跳音的准确演唱,体验和表达同学间的真挚友情。
教学难点:
    歌曲中附点四分音符的正确演唱和用力度变化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花伞等
教学过程片段:
(一)片段一:以景渲情
 师:小朋友们,看,今天天气多好呀,让我们一起来去郊游好吗?
 生:好!
(分析: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了,在歌曲《小伞花》的旋律中自动地手拉着手走了起来。通过欢快、活泼的音乐和简单的律动,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了浓浓的音乐气氛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经意间,歌曲《小伞花》的伴奏音乐使学生对歌曲的旋律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后面的学唱奠定基础。)
 师:嘘,听听什么声音?
(在学生们兴高采烈的时候,教师播放了一段雷声、雨声的录音。学生一下就安静下来,个个都竖起小耳朵听了起来。还没听结束便争先恐后地回答道:“雷声、雨声”……)
教师抓住时机问:你们喜欢下雨吗?(生:喜欢!)
师:雨有许多许多,有绵绵细雨、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雷雨等等。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沙锤,请身边有沙锤的同学拿着沙锤,其它同学用身边的物体或自己的身体来为老师讲的这个故事来配乐吧!
(生:拍手、拍凳子、摇沙锤、搓手……)有一天,天气晴朗,一群小朋友出去郊游,走着走着(边走边唱),天空开始阴沉了起来,乌云来了,打雷了,刮风了。渐渐地,“淅沥淅沥”下起了小雨。(学生用各种方式模仿,教师引导生有节奏地拍出弱的力度,随着天气的变化,学生模仿的音量也作相应的调整。)小雨慢慢慢慢变大了。快去躲雨啦……
    学生在老师的吆喝声中三五成群地结伴去“躲雨”了。教师以风雨雷声的辨别带学生进入为情景配声音,从而达到力度的复习,这个环节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最主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事实证明学生对于这个环节的参与性很强,而且配合得比较默契,效果也是有的。
师:下雨真好,雨能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快乐,连在雨水中摔跤也是那么开心。你们听--(放录音《小伞花》,学生随音乐拍手)
师:这首《小伞花》所唱的雨中的景色多美妙!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起去踩雨了,你们欢迎吗?
老师感情地演唱,并适时地请同学把小伞撑起来。在歌声中撑着伞自由地走动。让学生撑着自己美丽的小花伞再现撑伞的情景,而且是在《小伞花》的音乐声中,既让学生在表演了自信心,而且又一次对歌曲熟悉了一遍。
(二)片段二
    生:有些旋律上面有小三角号,那是什么呢?要唱得怎么样?为什么运用在这儿?
老师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让同学结合歌词并进行讨论。学生在进行短时间的讨论后有了答案:跳音记号,要唱得短促、有弹性。因为这是下雨的声音。
师:雨点儿落到地上是怎样的呢?谁来模仿着唱一唱呢?
有不少学生跃跃欲试,有的还带着动作。
(三)片段三
    歌曲会唱了,怎样才能表现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呢?在这期间学生各抒己见:“几个同学唱,几个同学在演唱时加入打击乐伴奏,模仿下雨的声音”“我们来表演歌里的几个小朋友”……学生们的表演欲望非常强烈,我试着请了几个平时不太关心他人、集体的同学来演歌中的角色,没想到这几个同学的表演非常投入,都把“放学了,下雨了,邀请没带伞的同学一起撑伞送回家”的情形表演得非常贴切!可见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同学间的友情。
二、案例分析
    《小伞花》这首歌曲充满着无限的同学间的友情,让我们听来有种特别温馨的感觉。教师紧紧地抓住歌词所表现出的中心——同学间的友情这一主题进行了教学设计。
(一)用友情导入
    在上课开始的环节里,教师设计了带学生去郊游的情节,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教学开了一个好头。其次为下雨情景配乐的过程,因为声音的强弱、高低和变化等等,使得学生们非常注意同学与同学之间的配合,每个人力争做得更好,因此同学与同学之间的默契度为友情的培养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二)用友情发现
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孩子虽不懂什么是哲学的启示,可音乐却能叩响他们心扉。孩子的生活需要音乐,更需要音乐带来欢乐和激励。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探究中来,让他们共同去发现音乐中的知识,会给他们带来很多的欢乐。在这节课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歌曲中的难点与重点(跳音记号),然后请学生来模仿下雨落地的声音,富有跳跃感的雨点与跳跃的动作完满地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促使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同学间的友情,这真是一举两得。
(三)让友情升华
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在《小伞花》教学的高潮部分,我请同学来表演歌曲的内容,当学生撑起自己带来的小伞,眼睛友善地看着坐在位置上而没有带伞的同学的时候,我的心里甜甜的;当一位同学向另一位同学伸出娇嫩的手,发出邀请的时候,同学们的笑容是甜甜的;当三个小脑袋在一把小伞里互相谦让的时候,我们教室里是暖暖的……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始终围绕着友情这条主线,从感觉到知觉,让学生逐步走进小伞花的音乐,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音乐,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且知道了表现的内容及其音乐形象;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表达歌曲的情绪。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与创造体验,努力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同时,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营造了一种美、趣、乐的学习情景,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歌曲轻巧而富有弹性和舒展连贯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伞花印着笑脸,盛着友谊,看到校园中“雨中开出的小伞花”似乎是那朵朵“友谊之花”在竟相绽放。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