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辅助栏目>>栏目备份>>教育教学>>教育随笔>>文章正文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3-04-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赵雪霞

 

            《认识分米与毫米》的教后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熟悉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分米和毫米的。教学分层次展开,教学分米的认识通过(1)量一量,测量长方形纸的长和宽,直接认识10厘米=1分米。初步感知1分米的长度。(2)找一找,在直尺上找找1分米,(3)数一数,进一步认识1分米=10厘米。体会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4)画一画,动手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体会不管从哪个刻度开始只要是10厘米就是1分米。(5)用手比划1分米的长度。(6)在对1分米有多长有了比较清晰的表象后,再通过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一分米,巩固1分米在小朋友头脑中的记忆。(7)数一数,米尺上有几个1分米,通过学生自己数一数知道1=10分米。教学毫米的认识通过测量数学书的厚度引出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提出毫米这个更小的长度单位。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数一数0-1厘米这一段之间有几个小格,通过数一数,学生很容易体会1厘米=10毫米的结论。再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通过介绍1分硬币的厚度,银行卡的厚度,让学生亲自捏一捏10张纸的厚度是1毫米,丰富学生的感知,帮助学生建立起毫米的表象。然后联系实际让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在活动中,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同桌、小组合作交流等多种途径,体验分米和毫米的含义。最后在教学中让生沟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进一步总结使学生形成概念。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实际测量能力。在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后,他们用不同的形式测量自己喜欢的物品,在测量中体会了不同的长度。对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从模糊到清晰,实现了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在大量的实践中获取了新知,体会了测量不同的物体要用不同的单位。通过学生用手比划、数、画、量物体的长度,加深对分米的认识。测量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测量能力。
需努力的方面:(1)课堂上有些引导把握不到位,有些孩子可以讲出来的知识点,我没有大胆的让孩子去说,如让学生通过直尺数一数1分米=10厘米这个概念,我直接让全体学生齐数,对于部分小朋友可能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2)在数一数1厘米=10毫米时,我为了节约时间,没有让学生充分的数一数,可以数一数刻度0-1,1-2,2-3等,让生清楚的知道一大格就是10毫米,2大格是20毫米,这样在完成想想做做2就比较轻松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