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笋》教学反思
洛阳中心小学 谈莎
《春笋》是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开篇之作,它描写春天到来之际,春笋破土而出,向上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全文共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春笋被春雷唤醒后,纷纷出土的情景。第二自然段写春笋出土以后,顽强向上生长的情景。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语言简洁、明快、节奏感强。这篇课文,虽然简短,但是让学生完全进入角色,充分理解春笋的克服一切艰难险阻,顽强的生命力,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以读悟情。
在教学课文第一段的过程中,我试着让学生来演一演春笋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冒出地面的样子,使他们得到一种真切的体验,体会到春笋那势不可挡、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顽强生命力,然后再指导朗读,学生便会很容易地进入情境,读出语感。这一环节通过最直观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课文中词语的含义,我觉得效果很不错!
在教学课文第二段的过程中,我利用实物让孩子们直观地感知春笋的鲜嫩。对于春笋,学生虽然都见过、吃过,但让他们具体说说春笋的样子,学生表达得比较简单。因此我带了一个春笋到课堂上,看一看,摸一摸,剥一剥,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裹、浅褐色、嫩生生”这些词语的意思,感受到春笋的可爱。最后我利用动画展示了春笋在阳光的照射下,在春风的吹拂下,在春雨的淋浴下,节节向上,直至长成根根翠竹的动态画面,并播放伴有雷声、雨声、活泼明快的乐声的课文朗读,将学生引入一个赏心悦目、如诗如画的教学情境。
就整节课来看,我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教学过程中对全体学生关注不够。
本次教学以读为主,照顾了中间的学生的学习,但有余力的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训练,让我觉得有些遗憾。在以后的教学中除了布置作业照顾差异外,在备课时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也应该将差异考虑进去。
2、评价方式较单一。
朗读过程中的评价比较单一,语言没有新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多注意对学生的评价。例如在评价学生读《春笋》片段时,我就可以说“从你读的过程中我感觉你就顽强生长的春笋”,“你读的比老师还好”“你真是我们班的朗读小能手”等。这样一来他们很乐于读课文并且一次比一次好。
3、研究教材从细节做起。
通过这次开课,各位领导和老师的点评,我深刻感受到“研究教材不仅需要研究每个字,每个标点也有它的含义,需要我们仔仔细细地去领悟。”
我认为反思在于思考如何克服课堂上所存在的缺点,将这些缺点进行研究、总结,以寻求更有效的方法,努力上好今后的课。而成功之处无需多说,关键在于能够保持优点,在此基础发掘更好的方法。最后,衷心感谢学校的支持,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帮助和提出的意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