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辅助栏目>>栏目备份>>教育教学>>教育随笔>>文章正文
批评无痕
发布时间:2011-04-0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沈芳英

 

批评无痕
洛阳中心小学 沈芳英
那天下午,正当我兴冲冲地走进教室准备上课时,忽然发现教室的后门上的锁又坏了。看到这种情形,我“火冒三丈”,真想立即查处肇事者,然后狠狠地批评教育一顿。可转念一想,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止一次地发生过,我也苦口婆心地教育过,为什么还是“屡禁不止”呢?看看教室里一张张天真的“笑脸”,我冷静下来,决定改变批评的方式,从侧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我决定找机会上一堂班会课。构思不久,我就在黑板上写上几个字:“门的呻吟”。接着我以门的角色开始诉说:“我是X年级的一名保安人员,今年已经6岁啦!自出生以来,我一直任劳任怨,不管风吹雨打,我都不动摇,把门锁得牢牢的,我总是竭尽全力地承受着,没有半句怨言。可有的同学总是对我拳打脚踢,以至于我现在遍体鳞伤,可我还是坚持为同学们服务,保卫着大家的安全。可是我今天终于成了‘残废’。也许今后我再也不能为同学们服务了,亲爱的同学们,再见了!愿我的接班人能比我幸运。最后祝同学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用低沉的声音颤抖地诉说着。这时候,我看到有点学生变得脸红起来,有的则低下了头……
看到这种情形,我感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我话锋一转,伤感地对全体学生说:“同学们,听了门的‘告别’,难道你们不想对它说几句安慰的话吗?请把你们想对门说的话写下来,然后读给全班听,好吗?”
于是,同学们纷纷动笔,对门的同情跃然纸上。就这样,一次别开生面的班会结束了,同时一次教育学生爱护公物的活动也完成了。我想,这样的教育形式难道不比直接的严厉批评效果更好吗?
可见,教育过程中只要我们开动脑筋,抓住学生的心理,巧妙构思,使我们的批评含蓄而又不留伤痕,就能使德育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