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辅助栏目>>栏目备份>>教育教学>>精品教案>>文章正文
《桂花雨》(第一课时)
发布时间:2012-10-2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秦霞

 

桂花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并写好生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情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桂花的朴实,香味迷人。
4初步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花,喜欢花吗?它让你联想到了哪些词语?

 
(万紫千红 百花齐放 姹紫嫣红 花团锦簇 繁花似锦 争奇斗艳 含苞欲放)
白雪皑皑的冬天,梅花开了,我们吟诵——;
鸟语花香的春天,在灿烂的桃花树下,我们吟诵——;
烈日炎炎的夏天,看着满池的荷花,我们吟诵——;
金风送爽的秋天,我们可以吟诵唐朝诗人宋之问的诗句——,那是因为桂花开了。

2、今天我们要学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桂花雨。(把课题补充完整)齐读课题。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叫桂花雨吗?多美的名字!再读,多诗意的名字,再读!

 
3、这篇课文的作者名叫琦君。出示资料:
资料一:琦君,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著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
她的作品以散文最为著名,获得了许多大奖,如:中山学术基金会文艺创作散文奖、金鼎奖。她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桂花雨》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资料二:你们看,这些作品都是琦君写的,有《落花灯雨细》、《烟愁》、《母心佛心》等等,其实还远远不止这么多。她的中篇小说《橘子红了》还拍被拍摄成电视连续剧,我想,很多同学的爸爸妈妈一定都看过。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习生字词。
1、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拜读一下她的大作吧。把书翻到61页,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生字多看两眼,呆会儿接受老师的考验。
2出示拼音写词语:(除大屏幕外,再出示两张纸条。)
(糕)饼 (尤)其   新(鲜)
(吩)咐      挑(拣) (左)(右 
(1)这些带拼音的生字会写吗?请一位同学上来写第一行,再请一位同学上来写第二行。其他人在自己的本子上写。(只要写括号里的生字)
(2)先看第一行词语,写对了吗?完全正确的同学举手。真厉害!错的同学可要看清楚错误原因。
这三个词语连起来再加个句号就是一句话,谁来读一读。(糕饼尤其新鲜。)
 这里的“尤其”相当于哪一个词的意思?(特别、格外)
小结:有时候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词语,是个很棒的选择,但要注意,要像这样在句子中进行才不会理解出错。
(3)我们再看第二行
 “吩咐”,写对了吗?读两遍。老师和你们谁可以吩咐谁?
那在家里,谁可以吩咐你?爸爸或妈妈吩咐过你做什么事?
那你可以吩咐谁啊?
小结:联系生活情境理解词语,会让我们对词语的意思理解会更透彻。 
(4)“挑拣”刚刚有谁把“拣”字写错了?怎么错的?
这个“拣”字和另一个“捡”字常常容易混淆,其实它们的意思完全不一样,你们看!(出示两个字义)
把东西捡起来,应该用哪个?我帮妈妈“拣菜”呢?
 “挑拣”这个词很有意思,你看出来了吗?(挑和拣是一对近义词)你能不能说几个类似近义关系的词?(叫喊、缓慢、弯曲、沉浸……)
“左右”一词也很有意思,组成的这个词的“左”和“右”刚好是反义词。像这样的词语,你知道哪些?(开关、昼夜、生死、没有……)
小结:你看,小小的一个词,这其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学问,看来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博大精深啊!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朗读重点句段。
让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入课文,再来读一读课文吧。第二遍读书要求:轻声读,把课文读得更流利的同时思考:课文写了些什么?
(一)第一段。
1、谁愿意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板书:1)
2、桂花好看吗?怎么不好看?
(1)出示:笨笨拙拙——“笨拙:不聪明;不灵巧。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动作难看。”
照理从“笨拙”衍生出来的叠词“笨笨拙拙”的意思应该是比笨拙更加——不聪明;不灵巧。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动作难看。
你觉得文中作者用了这样一个词还是说笨的意思吗?
小结:由此可见,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句子里往往意思也不一样,所以,只会死背解释不会联系上下文理解是很傻的表现!
(2)谁再说说作者认为桂树的花好看吗?
为什么说满树的叶子不太好看?(1、太平淡了,全是叶子,要花搭配的才好看。2、太小了!得仔细从绿叶丛里找细花。)
3、是呀,桂花树的样子长得笨笨的,可作者说,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为什么呢?哪一句告诉我们原因了?(香味迷人)读出特别迷人。
4、第一小节写了什么你现在搞清楚了吗?自由选择大屏上的关联词说一说。(虽然 但   因为 所以)
第一段的意思我们可以把它浓缩成三个字——爱桂花。(板书:爱桂花)
    5、谁再来读读这小节中最关键的两句话,读出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出示——
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二)第二段。
1我国语言文字中赞美桂花香味的词语很多,你知道哪些?
(香飘十里 丹桂飘香 桂子飘香 沁人心脾 香飘万家 芳香馥郁 十里飘香)
2、课文中是怎么来写桂花迷人的香味的呢?(板书:2-4)快速地读一读2-4小节,读到描写桂花香的句子,用铅笔做上记号。
(1)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谁再来读一读这句?
师: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意思是——都浸在桂花香里了。这个“没有不”读的时候可得强调,这样才能读出桂花的香。谁来试试?
师:哪一个字突出了香?(浸)
师:你浸在水里过吗?水看得见吗?摸得着吗?那香味呢?看得见吗?摸得着吗?一个“浸”字,就把香味写得好像看得见、摸得着了,这个字就用得特别高明。
你能把这种香味真切地读出来吗?
(返回)难怪作者说——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2)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师:读一读,有什么感受?一个字。(美、香、乐)
师:是呀!这就是奇妙的桂花雨。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老师读,你们听。
师:听着听着,老师发现好多同学笑了,我猜你一定想象到了有趣的画面,说给我听听吧?
你们看,文字也是有生命的,只要能把它背后隐藏的画面读出来,我们就把文字读活了。
师:你能把文字里的画面读出来吗?谁来试一试。指名读。
(返回)多么快乐的桂花雨啊,难怪作者说——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3)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可以提醒学生,不要把有才气的父亲给掉了。)
师:是啊,这样美好的画面还不仅迷倒了我们,还引得作者的父亲写诗了呢。父亲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能出口成诗,书上哪个词告诉我们这一点?(口占一绝)
谁会读这首诗?指名读,正音。
师指导朗读:诗不仅要读准确,还要读出味道,怎么读出味道呢?跟读文章是一样的,得一边想象着画面一边读,优美的画面,我们要读出轻柔的味道;快乐热烈的画面,我们要读得有激情,读出热烈的味道。
练读。指名读。
师:好一句花雨缤纷入梦甜!都说虎父无犬子。或许正因为从小受了父亲的熏陶,所以琦君也爱上了写作吧。
(4)“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和,是多音字,在这里读huo,是混在一起的意思。谁来读这段话?
桂花的用处可真多,看!(出示图片)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不同的人读同一句话,因为理解不同,也就会读得不一样,这一句,你读的时候强调的是哪个词?为什么这么读呢?指名读,并说出这样读的原因。
(1、强调“全年”,突出香味的时间之久;2、强调“整个”“都”突出香味散发的范围广;3、强调“沉浸”,强调香味的浓郁)
泡上一杯浓浓的桂花茶轻轻地喝上一口,真是沁人心脾,叫人难忘。男生读;
过年时吃着甜甜的桂花糕,品尝着用桂花卤调味的菜肴,真是唇齿留芳,弥久不散。女生读。
多么令人陶醉的桂花香啊!(返回)难怪作者说——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3、然而,在作者的记忆里难以忘怀的仅仅是桂花的香味吗?快速地浏览2-4小节,看看这一段是围绕哪件事写的?(板书:摇桂花)
小结:第二小节写摇桂花的时间,第三小节写了摇桂花的过程,第四小节写摇下来的桂花的作用。
作者花了这么多笔墨来写这件事,可见摇桂花这件事有多么令人难以忘怀。
(三)第三段。
1、课文还写了什么呢?快速读一读课文剩下的“5-6”自然段, 想一想。(板书:5-6)
2、看板书小结:这篇课文先写了作者(),接着写了(),最后 “5-6”自然段写了什么?(板书: 桂花)什么桂花呢?用一个什么字好?(板书:思)
3、谁思桂花?(作者和母亲)
四、介绍作者漂泊的一生和散文集《桂花雨》,提出疑问。
1是啊,母亲思念着家乡的桂花,她常常说——(引读)“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出示句子和资料)知道吗?母亲口中的外地指的是杭州。杭州有个地方,叫“满觉垅”,那里种满了桂花,真的是香飘十里。杭州有两样东西最香,一样是龙井的茶,一样是满觉垅的桂花。可是母亲却说杭州的桂花比不过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是为什么呢?
2、作者也思念着桂花,(出示资料)女作家琦君,她一生漂泊,11岁离开家乡,32岁去了台湾,60岁又移居美国,84岁才重回故乡。可是,无论她身在何处,她都会想起——(引读)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在《桂花雨》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出示句子)魂牵梦萦,这是多么深切的思念呀,这是到底是为什么呢?
3课文《桂花雨》节选自琦君同名散文集中的名篇《桂花雨》。散文集《桂花雨》是琦君的代表作之一,除了《桂花雨》外,里面还收录了深受人们喜爱的许多名篇,像《母亲》《碎了的水晶盘》《喜宴》等,一共60多篇呢。
琦君的这60多篇散文,虽然内容不同,但却都向人们娓娓地倾诉着相同的情怀,那又是什么呢?
下节课我们再走进琦君童年的桂花雨中去细细地品味。
 
板书:
(1) 爱桂花 
12 桂花雨       (2-4)摇桂花    
                        (5-6)思桂花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