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一课时)
发布时间:2012-10-2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四年级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准确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条理,并能按起因、经过、结果顺序概括主要内容。
3、初步走近徐悲鸿,感知他的拳拳爱国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名言。
(1)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 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生活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裴多菲
(2)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总是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
——鲁迅
读这两句名言,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2、出示《奔马图》
(1)欣赏名画,引出课题
(2)齐读课题,释疑“励志”
讨论:“励志”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查字典理解。
(励,激励;志,志向。“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指名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3、再读课题,学习质疑
4、归纳问题,引入新课。
为什么?怎么?结果?(板书出三大问题)
二、初读课文: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相比起来,我更相信你们的读书能力。相信通过你们的认真阅读,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的。
1、自由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读顺。
出示词语:
徐悲鸿 励志 达仰 嫉妒 礼貌 潜心临摹
省下钱 犯错 有眼不识泰山
绘画大师 承认 不知疲倦 陈列 租房 一杯白开水 购买 成绩 错误
功夫不负有心人
激怒 优异 震惊
2、再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怎么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他努力的结果?
3、讨论上述思考题,划分段落,师板书。
第一段为什么?(第1——3自然段)
第二段怎么?(第4——6自然段)
第三段结果(第7——8自然段)
三、交流活动
1、指名逐段读课文,师生共评。
2、交流词语的理解。
3、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4、根据板书简要说说这课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概括能力。再读课文,想想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尽量用上下列词语。
出示: 嫉妒 礼貌 激励 立志 疲倦 陈列 临摹 优异 承认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呢?谁能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读一读?
2、生自由朗读课文,“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师出示本句,研读。
3、为什么徐悲鸿要立下这个志向呢?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的第一大段,边读边做记号,找出有关的话。
4、出示:
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你读懂了什么?(外国热很看不起中国人)
你能从哪些词读懂?(很不礼貌、冲着、别以为、天堂、成不了)
天堂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指什么?(再好的环境、条件)
5、过渡:如果你是徐悲鸿,你此刻有怎样的感受?为什么外国留学生会如此瞧不起中国人呢?你知道当时1919年的中国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吗?
相机出示相关资料:
1919年,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屈辱。第一,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一千多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失去大约三百二十万平方千米的领土。第二,支付巨额赔款。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一千多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支付了约二十亿两白银的赔款,一百多年间损失了约三十亿两白银的税收。中国贫弱不堪,财政濒临破产。第三,国家的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帝国主义在中国设立租界,抢占租借地,充当侵略中国的基地,划分势力范围,妄想瓜分、灭亡中国。
6、师读,听完介绍,你有什么感受,引导生联系课文内容说感受。(预设:引导生体会落后就意味着挨打;国不强,则国人就受欺负;外国留学生瞧不起徐悲鸿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太落后了!)
7、过渡:这个外国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鸿立下了这个志向。(师指板书: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再把这句话朗读一遍。(生读)徐悲鸿要让外国人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励志的?结果怎样?我们下节课再学。
五、学习生字
1、学生交流会与较难生字,教师相机点拨。
2、描红
3、当堂完成生字与词语的抄写
六、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并利用网络课搜寻一些徐悲鸿的资料.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