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谈礼貌(第二课时)(苏教版语文第十册)
发布时间:2011-04-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钱红梅
20、谈礼貌(第二课时)
(苏教版语文第十册)
洛阳中心小学 钱红梅
一、教学要求:
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感受课文中人物形象,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凭借语言材料,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社会生活更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引导学生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细读课文第一段。
1、导入:关于礼貌问题的讨论,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则是由来已久。老师这儿有一条古训: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大家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指名回答)
2、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语言来回答。(表扬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出示文中的句子。(生读)
3、“出言不逊”是什么意思?句中那个词语表示的是“出言不逊”?(失口)
4、对照这句话的解释,你能找出句中对应的词语吗?
君子:有道德的人;失色:态度粗暴;不失色:彬彬有礼。
5、教师小结:通过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可以知道:要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就要注意自己待人时的态度和语言。而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则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三、学习二到四自然段。
1、那究竟应该怎样讲礼貌?讲礼貌都有哪些好处呢?课文中举了三个例子来加以说明。首先就让我们来看一段《说岳全传》中的一个小故事。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牛皋和岳飞向一位老者问路的事)
(2)牛皋是怎样问路的?他的态度和语言各是怎样的?
(3)如果你是那位老者,你听了牛皋的话,心中会怎么想?怎么做?
(4)可想而知,牛皋问路的结果怎样?
(5)那岳飞问到路了吗?为什么?
(6)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岳飞是一个有礼的人?
(7)牛皋的无礼,使老人对他非常讨厌,而岳飞非常有礼貌,老人耐心地给他指路,两个人不同的表现有不同的结果,而这两种情况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8)分角色朗读。(四人小组先进行练习,然后上台表演,学生评价)
(9)教师小结过渡:确实“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古人如此,如今在我们身边也有着许多这样的故事。
3、学生自学第二、三个故事,同座共同完成表格:
第二个故事发生的事情是这样的:
|
|
故事中主人公态度:
|
小学生:
|
女青年:
|
|
故事结果:
|
|
我从中体会到:
|
|
第三个故事发生的事情是这样的:
|
|
故事中主人公的态度:
|
朱师傅:
|
周总理:
|
|
故事结果:
|
|
我从中体会到:
|
|
(1)学生自学,同桌交流。(2)集体交流。
4、齐读后教师小结:第二到四自然段分别列举了古代的人、现代的普通人和伟大的人的三个事例来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四、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给我们讲了什么?(讲礼貌的好处)
2、这一段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3、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五、拓展:
1、师讲述故事,听完故事,请问:那个年轻人猛然醒悟了什么?
2、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和礼貌有关的事吗?请把它写下来。写完后交流。
六、总结全文。
1、从这篇课文中我们了解到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与人交往时,以礼待人,恰当的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2、在上课之前,老师搜集了一些关于礼貌待人的格言和谚语,在这儿和大家一起共勉。
六、作业:
设计文明礼貌方面的公益用语。
板书:
20 谈礼貌
礼貌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不学礼 以礼相待
举例论证 礼让三先
学会……使用……就会…… 无以立 虚怀若谷
良言一句三春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 谦谦君子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