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辅助栏目>>栏目备份>>教育教学>>精品教案>>文章正文
20、詹天佑(第一课时)
发布时间:2010-12-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邓瑞芳

 

20、詹天佑(第一课时)
                     洛阳中心小学 邓瑞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部分生字,理解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品读第2、3自然段具体的语言文字,知道詹天佑接受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时所面临的压力,初步感知他的“杰出”“爱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本单元的课文导入《詹天佑》,齐读课题。
2、交流课前搜集的詹天佑的有关资料。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读这一自然段,从这一自然段对詹天佑的介绍中,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1)交流第一句话,理解“杰出”“爱国”,读一读这句话,通过朗读表现他的杰出、爱国。
(2)交流第二、三句话。
抓住“最早”“第一条”“完全”等词体会,让学生知道在京张铁路之前,我们中国的铁路都是由外国人或是由外国人参与建成的。
理解“铁路干线”。通过地形图,让学生真正理解京张铁路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
3、再读这段话,结合预习,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指导点拨:对于这类写人的文章,我们就可以用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的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
过渡;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那么,课文选取了哪几件事来写的呢?
三、读通课文,理清文脉。
1、读课文之前,先看一看大屏幕上的要求。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结合你的预习,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3)思考:课文主要介绍了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过程中的哪几件事?
2、交流课文主要介绍了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过程中的哪几件事?可以自己概括,也可以用文中句子回答。
3、这三件事也就是课文第4、5、6自然段。这三个自然段,哪一个自然段最难读。现在就请你读读你觉得最难读的自然段。
4、小结: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三件事来写?
5、詹天佑主持修筑铁路的结果如何?齐读。说说主要写了什么?理解“竣工”。
四、学习第2、3自然段。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想想写了什么?
2、老师每次读到这两个自然段,内心就久久不能平静,下面也请同学们默读这两个自然段,看看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修筑铁路的,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出来。然后用上这样的句式:
读着课文2、3自然段,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当读到(    )时,我感到非常(愤怒、屈辱、担心……),因为(        )。在旁边写一写。
3、交流:
过渡:我从大家的表情中可以感觉出,读了这两段课文,同学们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就请大家把真实的感受说出来。
(1)交流“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理解“阻挠”,体会愤怒。
(2)交流“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朝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有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理解“要挟”。
帝国主义阻挠、要挟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补充帝国主义在我国如何争夺铁路的修筑权,感受到他们已经不再是“阻挠”“要挟”,而是“赤裸裸的侵略”。
(3)交流“帝国主义者认为这是个笑话……还没有出世呢!”
仅仅是看不起中国的工程师吗?
(4)交流“原来从南口往北到居庸关带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在那里修筑铁路,他们认为外国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这样的工程的”体会环境的恶劣。
有感情朗读。
(5)“消息一传出来—可出了一口气。”读着这一句话,你心里感到怎么样?为什么扬眉吐气?
同学们,从某种意义上说,铁路修筑权的争夺,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命运的抗争!面对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面对的自然环境,面对国人的期盼,詹天佑不怕,不怕,也不怕,毅然接受了任务。他是怎样带领工人们完成任务的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